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中)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記者會。記者 劉 剛攝 國家會議中心展出的北京風情圖片吸引了APEC會議志願者在閒暇時間駐足觀看。記者 陳尚文攝 疊翠流金,層林盡染。金秋的北京,用最美的色彩喜迎來賓。 11月8日下午,釣魚臺國賓館,匯聚了亞太乃至全球的目光。 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召開。習近平主席主持會議併發表講話,與會各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共商亞洲發展大計。 從暖陽撫照到夕陽西下,再到華燈初上……時間靜靜流淌,他們圍著圓形會議桌,時而慷慨而談、時而切磋交流、時而頷首讚許、時而呼應共鳴。 互聯互通,一個有著太多共同語言的主題。 習近平主席開場講了一個故事——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亞太人民並不陌生。故事的點睛之筆,則賦予了時代的新意:“自古以來,互聯互通就是人類社會的追求。……亞洲各國人民堪稱互聯互通的開拓者。” 聯通引領發展,夥伴聚焦合作。 亞洲各國就像一盞盞明燈,只有串聯並聯起來,才能讓亞洲的夜空燈火輝煌 互聯互通是時代潮流,也是亞洲國家的共同需求。 當前,亞洲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內陸國家在互聯互通方面面臨運輸和貿易成本高以及資金、技術、自然條件等多方面制約。 這兩天,多位人士談到了路難通的問題。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在前一天的會見時對習近平主席説,互聯互通對我們當前的時代非常具有迫切性,特別是對塔吉克斯坦而言更加具有特殊意義。他的這句話背景是,塔吉克斯坦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交通運輸。 遼闊的亞太,路並不平坦。從老撾的沙耶武裏到達萬象,560公里路程顛簸16個小時之久才可以到達,跨過湄公河仍然靠擺渡。 老中合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西昆·本偉萊對互聯互通這個主題感同身受。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直到2006年,老撾還只有3.5公里鐵路,對於老撾而言,改善基礎設施是擺脫貧困、繼續發展的關鍵。 柬埔寨政府高級顧問卡彥對本報記者説,亞太地區的互聯互通可以使該地區國家更加緊密聯絡起來,各國間的貿易和投資更具活力,推動經濟增長,打造共同繁榮的亞洲。這次會議有助於緩解亞太地區互聯互通上的不平衡,並且形成示範效應,帶動整個地區的互聯互通發展。 一個數字,讓發展的短板立現: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10年至2020年間,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所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超過8萬億美元。 解決問題,迫切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 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 中國倡議,一再在世界舞臺上激起強烈反響。 從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到強調“命運共同體”意識,再到“一帶一路”的戰略支撐,中國言必信、行必果,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同各國開展合作,堅持同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發展。 加強互聯互通,中國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李向陽表示,中國推動互聯互通既有必要性,也有現實可能性。一方面,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驗豐富,包括高鐵、電站、港口,從企業到産業都積累了很多經驗,高鐵具有國際競爭力。其次,中國具有資金優勢,需要更好加以利用。 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比重則由1978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3年的12%。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極大地提高了中國與貿易夥伴國的國民福利。 通過互聯互通為亞洲各國提供更多公共産品,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 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歡迎亞洲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 未來5年,向周邊國家提供2萬個互聯互通領域培訓名額…… 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洲和世界各國,這是中國始終不渝的追求。 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正不斷注入亞洲互聯互通的潮流。 上個月,21個亞洲國家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亞洲金融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已從理念設計、總體框架到完成戰略規劃,進入務實合作階段…… 老撾投資計劃部部長助理維吉·信達翁對本報記者説:“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將使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等方面獲得動力和機遇,體現了中國對其他國家的真誠相待,是中國發展惠及鄰邦的體現。目前,亞太地區的互聯互通仍然不足,希望在中國的支持和推動下,該地區互聯互通能夠取得更快的發展。” 通過亞洲互聯互通建設,開拓人民觀察世界、放飛理想的窗口,拓寬人民脫貧致富的道路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猶存,外部需求不足,對資本、市場和技術的競爭日趨激烈。互聯互通有利於尋找新增長點和培育新競爭優勢,是亞洲合作與可持續繁榮的新動力。 “新興經濟體尋找新動力是後危機時代面臨的共同責任”,李向陽表示,把互聯互通作為新動力得到所有國家的贊成。互聯互通水平提高,也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同樣用類似的視角觀察互聯互通。當前世界經濟仍面臨不確定因素,發達國家增長乏力,新興市場國家面臨不少困難,貿易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已達到極限,地區國家的財政壓力比較大,難以出臺更多刺激措施,經濟貿易自由化短時間內實現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加強互聯互通,拉動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加強人員往來,推動教育、文化交流,刺激消費等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活躍經濟有效的現實選擇。 優勢互補、利益共享,新的合作機遇、合作領域在加快互聯互通的過程中孕育。 很多人談起互聯互通,不僅僅聚焦于硬體,也著眼于軟體和人文交流。 馬來西亞外交部副部長哈姆扎·再努丁對本報記者説,要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人文方面的互聯互通也不可缺少。目前,在推動互聯互通方面,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各國人民需進一步加深理解。如果要推動這個地區人文方面的互聯互通,就要在不同國家之間創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 普華永道思想領導力小組高級經理艾米莉·丘奇表示,當人們提起互聯互通的時候,想到的恐怕多是建設更多的港口、機場、公路,建造更大的船舶、飛機、貨車,用最快的速度把貨物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更為重要的是軟體層面的建設。很大一部分人力、物流等成本都耗費在貿易規則的不統一上。要加強互聯互通,首先要群策群力,努力解決軟體層面的問題。 共識進一步凝聚,希望正在升騰。讓我們共同期待,亞洲合作的羽翼日漸豐滿,亞洲各國展翅騰飛。 (記者杜尚澤、趙成、孫廣勇、暨佩娟、韓碩、宋豪新、趙明昊、張朋輝)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