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個農業園區引領貴州現代山地高效農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18 09:26 來源: 貴州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北盤江岸邊的關嶺自治縣板貴鄉峽谷村石漠化嚴重、土地零碎,有學者曾説“不適宜人類居住”。然而去年以來,當地的山地成了企業的搶手貨,年租金超過1200元。縣農業局幹部王小仲説,是火龍果産業園區的建設讓這裡零碎的土地價值猛增。 

  為了讓火龍果産業走向市場化、規模化,該縣去年在板貴、上關、花江等3個鄉鎮規劃了2.35萬畝農業示範園區,以火龍果為主導産業,並整合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資金6000多萬元,加快園區水、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的7000多畝火龍果暢銷省內外,畝均助農增收1萬元以上。

  園區建設激發了貴州省內外企業和當地農民發展火龍果産業的熱情,已有4家火龍果專業合作社和浙江美豐庫岸公司等10家企業到此投資,關嶺火龍果今年將發展到2萬畝。

  貴州省農委主任劉福成説,在213個農業園區的引領下,除了關嶺的火龍果,我省的茶葉、中藥材、苡仁米、果蔬等特色産業正從農戶自發種植走向佈局區域化、生産規模化、産品商品化、經營集約化、産業一體化,昔日的土特産禮品正變成助農增收的特色商品。

  貴州省是典型的山區,土地零碎,發展傳統種植業投入大、收成少。但“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卻讓我省立體農業特徵明顯,生物多樣性優勢突出,形成了一鄉一品、一村一特的山地特色農業。

  近年來,貴州省各地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扶持山地特色産業,摸索出“185工程”、“3個萬元工程”等經驗。但因整合資源力度不夠大,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調整結構路徑不夠寬,普遍重數量輕質量、重生産輕市場、重規模輕效益等,導致特色産業佈局分散、規模較小,農産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特色農業産業化進程滯後。

  為了加快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從去年起,貴州省把農業園區作為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主要平臺和載體,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農業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園區發展條件。同時加強農産品貯藏保鮮、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園區主導産業和經營主體,大力引進和扶持園區企業,形成一批産業配套、聯動互促的企業集群,引導和規範土地流轉,促進園區規模化經營。目前,1934家企業入駐園區,成立農民合作社2212家,累計建成商品化種植基地657萬畝,完成“三品一標”産品認證516個,今年上半年園區銷售收入196億元。

  農業園區建設為現代山地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年上半年,全省652.2萬畝茶園毛茶總産值97.7億元;1500萬畝蔬菜,産量1034萬噸;新增果園46.7萬畝,總面積達550萬畝,水果産量120萬噸。

  各園區狠抓市場銷售和品牌建設,使貴州特色農産品迅速走向全國各大城市。今年上半年茶葉出口額728.4萬美元,同比增長74倍;馬鈴薯銷售覆蓋長江以南地區,並逐步向北方市場拓展;蔬菜産品銷往20多個省區,出口港澳、東南亞、日韓和歐盟等地。

  劉福成説,我省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力爭到2017年,建成300個農業園區,培育600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實現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不含酒)年總産值2000億元,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30%,帶領貴州省生態畜牧、煙草、蔬菜、茶葉、果類、中藥材、馬鈴薯、水産養殖、特色食糧等9大特色優勢産業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産業化、集約化邁進。

  但總人口17.2萬人的丹寨縣仍面臨著5.1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減貧脫困重任。

  今年首個“扶貧日”期間,在國務院扶貧辦、省扶貧辦的牽頭下,明確將丹寨縣作為萬達集團定點幫扶縣。11月11日,丹寨縣主要領導帶隊到北京與萬達集團進行3天的産業項目合作對接與交流學習。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未來3年,萬達集團將在丹寨縣投資建成一所5000人以上規模的職業技術學院,一座滿足30萬頭土豬繁殖及屠宰、加工的現代化工廠,一座年加工1萬噸的茶葉加工廠,扶持、帶動一支常年向萬達集團輸送勞務用工的建築施工隊,以此培養産業人才,帶動農村産業發展,拉動農民勞動就業,促進貧困農民增産增收。預計到2017年末,丹寨縣人均GDP和農民人均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為該縣加快發展匯集更多資源與能量,共同開啟全新的社會扶貧模式。

  丹寨縣縣委書記侯美傳説,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黔東南州州委、州政府的要求,主動做好對接工作,確保項目在丹寨迅速開花結果,通過萬達集團3至5年的幫扶,讓丹寨縣實現整體脫貧,達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責任編輯: 郭慕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