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實戰就是訓練準則——直擊“攜手—2014”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20 17:2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印度浦那11月20日電(歐陽治民 王德思)鞋帶應當怎麼係?對普通人而言,只要牢實就行。但對隨時準備打仗的軍人而言,卻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專業問題。

    當地時間11月20日清晨,“攜手—2014”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參訓分隊組織越障訓練。低姿從鐵絲網下爬過時,混編A連一名印軍士兵的作戰靴鞋帶松脫。他立即蹲在地上,將鞋帶一頭左繞兩圈,另一頭右繞兩圈,而後在鞋幫內側打結。

    為什麼要這樣係?混編A連連長阿蘭德説,將鞋帶左繞、右繞兩圈,既可捆緊鞋幫,又能避免鞋帶余留過長;在戰靴內側打結,則是為了避免在外側打結絆上草木荊棘。

    我軍官兵繫鞋帶的方法,講究亦頗多:將鞋帶交叉穿過戰靴所有孔洞,將余繩反繫於鞋幫後面,再將繩結塞入鞋幫裏面。混編B連連長張勇説,這樣繫鞋帶,官兵無論爬障礙、穿叢林,還是越溝塹、趟河流,鞋帶都幾乎不可能被障礙物絆挂,松脫的可能性也很小。

    兩軍的係法雖然不同,但目的卻一致:利於行軍作戰。“練為戰、練即戰”的訓練理念,體現于兩軍聯訓的點點滴滴,成為兩軍官兵交流的熱點話題。

    牽引橫越,是從一根懸空牽引的繩索上爬行,通過懸崖、溝壑或河流,是我軍官兵熟悉的一個訓練課目。因懸空、負重、繩細,這一課目對官兵的肌肉力量、身體協調性、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質要求較高。來到印軍訓練場,我軍官兵發現,印軍雖然也有類似的訓練,但繩子不是一根而是兩根,且繩子更粗、距離更短。

    阿蘭德説:“在戰場環境惡劣、體能消耗劇烈的情況下,難以指望士兵僅靠一根繩子就橫越深溝,用雙繩更容易、更保險、更符合印軍士兵實際。”

    張勇則認為,用雙繩橫越障礙,符合印軍官兵個子高、身體靈活性稍遜的特點,但在戰場上,在懸崖兩側拋係一根繩子都很難,更別説係兩根短距離平行的繩子。再者,多帶一根繩子,就多幾十斤負重,會影響分隊行動。

    那麼,究竟應該選擇“單繩橫越”還是“雙繩橫越”?這在訓練中或可窺其利弊。訓練場上,我軍不少官兵只用單繩即能快速通過障礙,或雙腳掉落後又能立即翻身回到繩子上方,讓印軍官兵豎起大拇指。而我軍有的官兵習慣了500米障礙訓練,在印軍長達1.5公里的越障訓練中感到體力消耗很大,在攀繩橫越時感到挺吃力。

    兩相比較,中方參訓營營長田傑文認為,兩種方法各有長短利弊,但都注重貼近自身特點和實戰需要,印軍以“從簡”來確保通過率的理念,確有其道理。

    越障訓練,我軍官兵靈敏快捷,印軍官兵耐力持久;索降模擬訓練,我軍官兵習慣手腳同時滑繩、順勢下溜,印軍官兵習慣兩手握繩下滑、兩腳懸空著地;排爆訓練,印軍官兵講究程序,我軍官兵嚴摳細節……無論是基礎技能訓練、戰術手語訓練,還是識別與拆除爆炸物、入室清剿等反恐專業訓練,兩軍官兵的訓練形式和方法各有不同,但實戰化訓練的理念卻不謀而合。

    對此,聯訓指導組組長何其偉説:“同工異曲,各有韆鞦。‘同’之處,是雙方堅守的準則;‘異’之處,是兩軍互學互鑒的內容。‘求同’與‘學異’,正是通過聯訓提高反恐作戰能力的重要方法。”

責任編輯: 呂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