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綜合宣講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本次宣講會基於IPCCAR5的結論,重點介紹了AR5綜合報告的背景、內容,闡述了綜合報告的發佈對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的借鑒意義。宣講會提出,應高度重視氣候安全,將氣候安全作為國家安全體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考慮。 IPCC中國政府首席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中國科學院院士、IPCCAR5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以及IPCCAR5第三工作組作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分別以“科學認知氣候變化,高度重視氣候安全”“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全球氣候變化減緩目標:全球和中國”為主題作了報告。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沈曉農主持宣講會,來自不同部委、高校、研究機構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記者參加宣講會。 綜合報告的核心結論是: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顯的;人類對氣候的干擾越大,面臨的風險就越高;人類可以採取措施限制氣候變化,建立一個更加繁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鄭國光提出,應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科學認知氣候變化,高度重視氣候安全,將氣候安全作為國家安全體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考慮,確定中長期氣候安全目標,減輕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産、水資源、生態、能源、城鎮化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産的威脅,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鄭國光説,我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整體脆弱,正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重挑戰,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能源安全、重大工程安全、經濟安全等領域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約佔全球10%,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約佔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20%,居世界第一,能效亟待提高。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形勢和我國節能減排的艱巨任務,面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鄭國光提出,應充分借鑒和應用IPCCAR5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吸納有益因素,堅持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並重,以加強風險管理為切入點,減少和管理氣候變化風險,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災害風險的能力,推進各行各業實現低碳轉型,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秦大河作報告時提出,應利用應對氣候變化的契機,深刻改變發展和治理理念;調整能源結構産業結構,發展低碳經濟;增強國家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等。姜克雋重點介紹了“2℃的升溫目標”的累積排放空間,分析了全球長期減排的路徑和技術可行性選擇以及開展國家部門開展合作的路徑選擇。 據介紹,綜合報告于當地時間11月2日在丹麥哥本哈根正式發佈,展示了自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以來氣候變化最新研究進展,包括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基礎、氣候變化的風險、在可持續發展和公平等原則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建議,以及國際社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路徑和政策、技術選擇等。與前幾次評估報告相比,此次綜合報告的亮點在於進一步夯實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明確了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並重問題,強調了全球長期減排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建立更為合理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制度。另外,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於2015年召開,屆時各國將就2020年後的國際氣候制度進一步談判,綜合報告的結果必將對談判結果産生重要影響。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