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開啟亞歐之行 年末外交之旅力推區域合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4 12:3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4日上午離開北京赴哈薩克斯坦,開啟新一輪亞歐之行,這也是李克強年內的外交收官之旅。

  接下來幾天裏,李克強將訪問哈薩克斯坦並舉行中哈總理第二次定期會晤、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訪問塞爾維亞、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

  有分析指出,此行橫跨亞歐,涵蓋雙邊和多邊機制化安排,訪問不僅將增進中國與往訪國關係,也將深挖潛力、力推區域合作,促進區域國家更好實現共同發展。

  經過約6小時的飛行,李克強將抵達此行首站哈薩克斯坦,這是中國總理時隔6年再次訪哈。

  訪哈時間雖只有兩天,但內容豐富。期間,李克強將會晤多位哈方領導人,與哈總理舉行中哈總理第二次定期會晤,出席中哈企業家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等。中方期待訪問實現三大目標,包括全面推進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特別是在能源、互聯互通等領域打造新亮點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中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與哈本國經濟發展戰略有很高契合度,雙方料將加強此方面合作。“大家一拍即合,機遇非常好,此訪要把概念轉化為具體項目。”

  在哈期間,李克強還將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據知,與會各國領導人將總結上合組織過去一年各領域合作進展情況,落實杜尚別峰會共識,並提出加強各領域合作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等。

  安全和經濟是推動上合組織不斷前行的“兩個輪子”。專家指出,在鞏固安全領域合作同時,當前上合組織各成員加速驅動經濟這只“輪子”的意向更明顯。該組織成員都位於古絲綢之路沿線,各方通過上合組織這一平臺與中方加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方面協調的意願積極。

  中方對此持積極態度。中國副外長程國平表示,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已進入務實合作階段,中方制定的規劃基本成型,“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開放的、互利的,中方歡迎各方積極參與,共商大計、共建項目、共享收益。

  阮宗澤認為,安全和經貿合作齊頭並進,上合組織成員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促進上合組織地區互聯互通,不僅有利於成員國各自經濟發展,也將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奠定更堅實基礎。

  塞爾維亞是此行的第二站,李克強對該國的訪問是中國總理28年來首次往訪。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指出,兩國有傳統友誼,合作基礎良好,此訪對雙方進一步加強政治互信,規劃兩國務實合作,全面深化中塞戰略夥伴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在塞期間,李克強還將參加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16+1合作”)。此次會晤主題是“新動力、新平臺、新引擎”,即:“16+1合作”為鞏固中國同16國的傳統友誼注入新動力,為拓展中國同16國的互利合作搭建新平臺,為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打造新引擎。

  “此次中方提出‘16+1合作’為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打造新引擎,是一個新的提法,有助於中歐關係的全面、均衡發展。”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孔田平指出,中歐關係有不同層面的關係,“16+1合作”豐富了中歐關係的層次,對促進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大有裨益。

  當前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改進上有現實需求。據知,“16+1合作”機制下的互聯互通是此行一個重點。“這方面的合作將提升中歐合作的含金量,也必然有一些商業機會,但要取決於項目的可行性。”孔田平説。

  19日,李克強將抵達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第五次領導人會議。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于1992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涉及流域內6個國家: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本次會議旨在促進次區域經貿合作和互聯互通,深化域內各國發展夥伴關係,並明確下一步合作方向。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認為,大湄公河地區發展的瓶頸在於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問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倡議都符合GMS的期待。

  有分析亦指出,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部分,與中國—東盟合作互為補充。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多為東盟內部欠發達國家,中國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合作將有助於促進東盟實現均衡發展。

  “共同利益的拓展,需要實實在在經濟項目合作為支撐。”周永生指出,此機制下的經濟合作加強了,雙方間的利益扭在一起,這既能夯實全面合作的基礎,也能促進中國和東盟國家關係發展。(記者 郭金超)

 

責任編輯: 周楠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