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需要智慧的耐心,不頭腦發熱、按捺不住,也不能做木頭人、無所作為,貽誤了寶貴的發展契機 在大棚中查看草莓的生長情況,在物流公司考察電商配送平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江蘇調研,重點關注經濟發展。“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這是對江蘇的要求,更是對宏觀發展方向的指引。 無視規律,急於求成,我們的教訓太多。從“大躍進”到“洋躍進”,只想著快速趕英超美,卻是做決策時倉促草率,定指標時不切實際,結果,在一些地方,殺雞取卵式的發展雖然有眼前的短暫收益,資源環境卻遭到嚴重破壞。 以史為鑒,可知得失。搞經濟建設,有著特定的規律,須循序而漸進。若是頭腦發熱,靠行政命令強壓,甚至搞成運動戰、突擊戰,必將使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絆倒在前進的路上。今天,新常態的保持,經濟轉型的深入,對體量巨大、情況複雜、在現代化爬坡中的中國而言,仍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要求,“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 大躍進、洋躍進,現實中仍然殘留著影子。有的地方,一看到經濟增速波動就慌了神,趕緊下派招商指標,環評不要了,稅收不要了,能改觀數字的全拉進門。還有的幹部,一提城鎮化,不問三七二十一,連夜琢磨起土地財政來。其實,駕馭市場經濟好比炒股票,菜鳥坐不住,高手看趨勢,心急,永遠吃不成熱豆腐。 問題來了,什麼才是經濟建設的“慢”規律呢?比方説,前些天央行降息,為市場注入了流動性,股市有積極的反應,但要真正流向實體經濟,讓饑渴的小微企業緩過來,往往還得3—6個月。再比如産業升級優化,無論霧霾的治理,還是服務業比重的提升,都得靠數十年、幾代人的努力。更何況,咱們東中西部的條件千差萬別,都著急一腳油門奔向“北上廣”,又怎麼可能? 什麼叫耐心?耐心,可稱為一門希望的藝術。以大歷史的戰略視角觀察之,“三大改造”的完成,工業體系的建立,改革開放的破冰,戰勝危機的調控,一步步舒展開的中國夢想,每一步都難有筆直的邁進,呈現著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晰了消費、投資9個方面新常態,更似波浪的新曲面、螺旋的新彎折,只要蹄疾步穩、紮實推進,定會追尋到經濟破繭重生的新希望。 當然,新常態絕不意味著不要增長了。恰恰相反,穩增長始終被置於各項工作的首位。如一位省長所言,決不能把新常態片面理解為對經濟調整下滑的“無所作為”,讓經濟“自由落體”。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處於第八十四位。明年5項主要工作中,前兩項都著力於穩增長,凸顯了中央的總體判斷:當前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機不可失。反“四風”“鐵八條”後,一些人抱怨“為官不易”因而“為官不為”,乃至藉口“不再簡單以增長率排名論英雄”,逃向了另一極端。應當懂得,不唯GDP,不等於不要GDP。實際上,沒有一定的GDP增速,就沒了群眾福祉、社會安康。對治理者來説,引領新常態,需要智慧的耐心,不頭腦發熱、按捺不住,也不能做木頭人、無所作為,貽誤了寶貴的發展契機。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最關鍵的還在幹部心態的穩定。磨一磨自己的“心常態”,磨一磨為官的修為、從政的定力,方能撇去浮躁的泡沫,迎來甘洌的清泉。(作者 周人傑)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