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中東歐發展的“有力之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8 09:17 來源: 光明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日在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發表講話。

  李克強總理在發表講話之前,提前把新年祝福送給中東歐各國人民。即將過去的2014年,對整個中東歐地區都是具有深刻意義。歐洲債務危機的尾巴還在該地區殘存,中東歐經濟在爬坡邁坎的艱難時期等待著復蘇曙光。年初烏克蘭危機的爆發,給該地區陡增區域不可控因素。中東歐在蹣跚中,需找著可以大踏步向前的使力點。

  使力點就好比一個人的結構力圖,往往是需要兩個腳走路的原理。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幾年前曾指出:“既然我們有兩隻腳,為什麼只用一隻腳站著?”在他眼中,中東歐的一隻腳是血脈相連的歐盟,而另一隻腳,則是來自地域更加接近的亞洲市場。中國則扮演著分量頗重的角色。

  李克強總理在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講話中,説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東歐是歐洲新興市場國家集中的地區,雙方互補性強,合作發展潛力巨大。”這種互補,是對方缺少的,正好可以用我們富餘的進行合作共贏。

  比如中東歐國家有些是延續前蘇聯時期的老舊基礎建設,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大量升級換代的呼聲。他們在這方面的技術經驗並沒有自身傳統工農業那麼具有標誌性。中國在多年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基礎建設技術和經驗。同時,鐵路、電力、港口建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泥、鋼材、玻璃等材料,在這方面中國擁有大量優質資源。

  李克強總理用“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引,以産能合作為抓手,以金融合作為支撐”來打造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新亮點,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是排在第一的位置。讓中國此類多餘的優質産能和裝備走出去,中東歐就是一塊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這個前提自然是中國企業在他國要經歷來自市場的檢閱和監督。而中東歐國家也將因此下好經濟佈局的“先手棋”,地區經濟與中東歐的整體發展將在基礎建設之上搭起上層建築。

  “互聯互通”是世界範圍內的熱詞。不僅是在亞洲,對於中東歐國家,中國依然願意用“互聯互通”來打造區域合作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地圖上看,中東歐和中國並不接壤,彼此隔著較遠距離。不過,在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下,志和者不以山海為遠的胸襟已被打開。

  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提到,中、匈、塞三國已達成協定,合作建設匈塞鐵路,力爭在兩年內建成一個符合歐盟標準、適合各方需求的現代化快速鐵路。匈塞鐵路只是中國和中東歐經濟合作模式下的折射點,它的未來能夠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著無限交集的可能。中東歐的優良港口和陸路要衝在經過橫跨歐亞大動脈的貫穿下,加快了貿易物流的便利。它所謂的“合作新引擎,經濟新增點”在於投資背後的投融資框架。譬如李克強總理就提到“中國將啟動第二期10億美元的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支持對中東歐投資項目。”同時,中國在中東歐還有100億美元具有優惠政策的專項貸款和設立30億美元規模投資基金。

  從環境來看,政治氛圍相對良好的中東歐穩定系數較高,是中國投資的優選地。而在中東歐的投融資,能緩解中國鉅額外匯帶來的困擾。這種困擾是人民幣走出去的吶喊日益增大,也是對國際收支的平衡。把外匯這些“好鋼”用在中東歐建設的“刀刃”上,也是國家智慧的考量。

  李克強總理説到中國和中東歐“地理上是‘遠親’,但在心靈上是‘近鄰’。”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對於民生福祉的共同鑄就,讓中國和中東歐有了共同的利益點。有此支撐,足見雙方合作的赤金成色。順著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話來説,中國這只站在亞洲的“有力之腳”,將給予中東歐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皮波)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