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塞合作優勢互補 “一帶一路”互惠雙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9 16:47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12月14日開始對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在塞爾維亞舉行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並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中國外交部官員表示,此訪有助於全面提升中國與往訪國關係,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與中東歐國家以及東盟國家的合作機制,豐富合作內涵。

李克強總理第二站到達塞爾維亞,在這裡有一系列雙邊會見,並出席國際會議,時間短暫行程密集,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亮點?中方又將如何促進中東歐地區的發展?這些問題都是網友非常關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與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于軍做客中國政府網,對總理訪塞進行深度解讀。

中塞友誼歷久彌新 兩國合作互惠互利

于軍表示,兩國總理為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剪綵成為總理訪塞期間引人矚目的重要活動。中央電視臺六頻道播出的老電影《橋》再次將人們的記憶拉回過去。根源於共同的情感與認同感,中國人民與塞爾維亞人民的友誼是傳統而深厚的。今天的這座橋不僅是地理上的連通,更是心靈上的連通,同時也包含著連通戰略、連通合作、連通未來的偉大涵義。

劉作奎補充認為,曾經的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早已不堪重負,新橋修建以後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包括交通運輸的方便和便利,包括日常出行的便利,給塞爾維亞帶來的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另外,通過修橋塞爾維亞確實加深了同周邊的同鄰國的一些合作和往來。對中國人來説,這座橋的實際意義就是中國製造真正意義上在巴爾幹半島做了成功的宣傳和示範。證實了中國是有這個能力的,這座橋是中國第二跨度的世界第九跨度的大橋,其實施工難度和建設質量是有很高要求,中國在異地建設了這麼有代表性的、高質量的設施,也代表了中國有這個實力和水平。同時這座橋符合了“一帶一路”的思想,是一項造福中塞乃至整個中歐發展的和平工程。

在中塞合作新亮點的問題上,劉作奎表示,此次中塞合作突出了塞爾維亞在巴爾幹的優勢地位,中國的16+1高峰會議給予了塞爾維亞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中國—中東歐合作優勢互補 五點建議亮點紛呈

克強總理提出了中國和中東歐都是新興市場,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中東歐是新興市場國家集中的地區,説雙方的互補性很強,應該繼續努力共同打造合作的新亮點。對此,于軍認為,中東歐國家為經濟轉型急需興建基礎設施。中國可提供中東歐國家資金與成熟的技術,這種合作是十分可靠的。同時,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擁有富裕出來的優質産能,大量的外匯儲備,還有優秀的製造業等,這些優秀的資源都急需邁向世界,尋找一個出口。因此,共同的需求、相互的幫助,使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成為利益共同體,這是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基礎。

對此,劉作奎説到,中東歐國家同時也將他們本國的農産品以及特色産品輸送到我國,雙方做到互通有無,滿足了雙方市場的需求,很好地體現了互補性的特色。

同時,李克強總理給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提出了具體的五點建議。于軍認為,這五點建議的亮點在於將金融融資作為合作的入手點,同時也更加關注了人文交流,蘊含著濃濃的人文情懷。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關係被認為是均衡中歐整體關係的關鍵。

劉作奎補充認為,互聯互通的亮點同樣體現在這是在過去合作基礎上的延伸與夯實。包括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等項目均是在原有基礎上延展出來的。同時匈牙利、塞爾維亞以及馬其頓等政府也紛紛表示願意全力支持。同時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國調整金融政策,根據中東歐國家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十分接地氣的調整,做了進一步的優惠,使金融政策在中東歐國家得以生根發芽,充分發揮它的效用。在人文合作上,中國提出了旅遊促進措施,將豐富的中東歐旅遊資源進行宣傳,宣佈設立中國中東歐智庫學者交流與合作中心。

中國特色外交彰顯大國風範 “一帶一路”蘊藏中國智慧

“一帶一路”的思想將大部分國家連係在一起,在此背景下解讀中國對外關係,于軍用“大國風範”四個字來表述。他提到,大國外交必須具備主動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十八大以來,對於中國的對外關係,對於中國的對外戰略、對於對外的佈局是從理念到謀略、到佈局調整、手段等幾個方面都做了很深的工作。克強總理的這次訪問實際上是今年外交的收官之作同時也是今年外交大佈局的收官之作。“一帶一路”與世界互聯互通,顯示為三個方面。

一個是地緣上交通要通。比如橋梁、交通等器物層面的聯通。

二很關鍵的是政策要通、戰略要通。

三是人心要通。這涉及到國際關係中的高層次互通,是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真正的大的好的國家關係,必須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及理念上的因素。

積極面對國際質疑 有容乃大方得長遠發展

隨著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越來越密切、接觸越來越密切,歐盟對中國的疑心使得許多人關注。對此,于軍解釋,首先有些國家的一些擔心實際上是對中國的不信任,也是對自己合作夥伴的不信任與不尊重。同時中國也沒有形成一套接受度高的話語體系,這仍需逐步完善。

應對歐盟質疑,劉作奎表示,第一透明度是有的,而且透明度越來越強,包括幾次峰會都是和歐盟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第二如果歐盟想真正理解中國的意圖,必須先做參與者,而且是一個共同討論者,而不是觀察者;第三就是更大的平臺和場合讓雙方溝通,如何擴大共贏。此外,他認為障礙雖然存在,但隨著時間推移,終會得到妥善解決。

中東歐市場潛力無限 “超級推銷員”意義深遠

提及中東歐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與市場規模大小,劉作奎表示這是無法估量的。歐盟無法滿足中東歐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需求,因此他們急需外部投資。而歐盟嚴格的規則限制使得中國在中東歐的投資有了一定保障。

對於領導人的“超級推銷員”頭銜,于軍表示,第一,中國優質的産能可惠及周邊夥伴,同時也是解決國內調結構、穩增長,包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走的路。第二,隨著中國優質産能在國外的輸入,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與中國理念的發展。第三,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尤其是經濟事務的影響力。(薛雪)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