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大米換高鐵”落地釋放出多重意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0 17:33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9日下午在曼谷會見泰國總理巴育。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標誌著“好事多磨”的中泰鐵路合作終於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接下來,就是通過中國相關企業的建設,實現中國高鐵的“奇跡時刻”。公開資料顯示,擬建設的中泰鐵路連接泰國北部的廊開和南部港口瑪達普,總長800多公里,是泰國首條標準軌鐵路,將全部使用中國的技術、標準和裝備建設。

    在中國“走出去”的戰略中,高鐵技術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中國高鐵技術突飛猛進,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其競爭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高鐵建設的“走出去”可以發揮“排頭兵”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中泰“大米換高鐵”的最終落地,釋放出了多重積極意義。首先是高水準的中國技術獲得了肯定。無論面臨多麼複雜的環境,也無論面臨多大的阻力,有一點不容忽視,中國的高鐵技術具有無以比擬的比較優勢,這是其獲得國際合同的關鍵。

    其次是中泰鐵路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高鐵技術“走出去”。有了中泰鐵路合作的成功先例,中國高鐵“走出去”將會有更牢固的基礎。再加上合作成功所激發出的自信心,那麼中國高鐵的延伸與擴展將會進一步提速,“中泰”式的高鐵合作也會被不斷複製。

    再次是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為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政府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無形之路需要有形之路作為基礎,高鐵技術實現由國內到國際的延伸,其實也是“一帶一路”格局的具體體現。中國高鐵技術在國外的應用,讓“一帶一路”戰略更加清晰可見、觸手可及。

    最後是有助於推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在今年6月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李克強向院士們講起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外國政要向他推銷本國飛機,順勢將一款同類飛機模型作為饋贈禮物送給了他。他説,“模型是我們造的,飛機卻是他們賣的。你們想想,我們要造多少飛機模型才能換他們的一架飛機?我越想這買賣越不划算呀!” 李克強總理不遺餘力推介中國的高鐵技術,尋求國際合作空間,其目的就是讓中國的高鐵在“走出去”後,既能消化國內相對過剩的産能,又能像歐美的飛機一樣,在高鐵領域打上中國鮮明的國家烙印,讓中國的的高鐵技術為世界所用。

    高鐵作為中國技術的象徵,其風馳電掣的速度也是中國奇跡的注腳,讓其更好更快地“走出去”,有助於其發揮“使者”的作用,拉近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既能讓中國拓展更大的市場,贏得更好的口碑,又能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從而在互利合作中實現雙贏和多贏。可以説,高鐵“走出去”具有“以點帶面”的巨大戰略意義。從中也足以看出本屆政府在經濟、外交等方面的戰略眼光,以及為實現國家利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中泰鐵路合作的多重意義,也會讓民眾在增強國家榮譽感的同時,凝聚起更大的向心力。(唐 偉)

責任編輯: 姜晨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