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出訪新成就”盡顯中國“大國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1 08:55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李克強總理當地時間20日下午乘專機從泰國曼谷啟程回國。在泰期間,李克強出席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會見泰國總理巴育並共同見證《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至此,李克強總理圓滿結束歐亞三國之行。(12月20日中國政府網)

    李克強總理日前剛剛結束的歐亞三國之行,是年內最後一次出訪,足跡橫跨亞歐,不僅為中國經濟點亮了新的亮點和支撐,也以自信從容和謀求合作共贏的姿態,再一次贏得了亞歐相關國家乃至世界各國的信賴。李克強總理歐亞三國之行令人矚目,尤其是出訪東南亞重要基點的泰國,所獲得的巨大成就、外交成就引人關注和令人欣慰。尤其是此次總理重點關注和重點謀求的中泰兩國經濟領域的“新合作”,重啟並簽定中泰“大米換高鐵”計劃,堪稱此次歐亞三國之行的“經典一筆”。

    和泰國的合作,最具代表性的是總理親自推動和斡旋之下,會見泰國總理巴育並共同見證《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今後,中泰雙方合作事宜將真正步入快車道,合作交流障礙將完全排除,雙方將建立在一個持續互信互諒的基礎上開展坦誠合作,進而在兩國經濟、貿易以及高新産業方面實現共贏。然而,這一“一波三折”的過程,責任並不在我方,囿于泰國此前特殊的國內形式,一度讓“計劃”擱置,也讓信譽蒙垢。如果不推動和繼續實施這一“計劃”,對於中國而言並不具有太多的損失,中國在高鐵領域、相對過剩産能領域有更多的合作夥伴,機會更多。但中國卻始終顧念與此,多方積極推動和構築新的合作基點和契機,譬如在今年10月在米蘭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時,他會見同來參會的巴育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闡明中泰鐵路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好處,並強調這是兩國政府已經達成的協議,是一種政府行為,不能説沒就沒了。這些話,都説進了巴育的心裏。

    李克強代表中方闡述的相關立場,是基於責任和合作誠信,而不是“私利”。如果是私利之見和抱以私利之心,這一項目合作繼續擱置的可能性更大。也正是基於互信互贏的基點,最終獲得泰國方面的高度認可,打消了顧慮心理。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經濟領域和跨越多個領域的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互通有無和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李克強近年來在無數次出訪中與一些國家簽定的若干“經濟大單”,他所代表中國政府做出的各項“承諾”,都遵循的是這一點,也是中國外交和中國政府外交始終如一的原則的體現。中國與泰國“續簽”的相關重大項目合作,不僅與互惠于中泰兩國,對於中國與東盟的“黃金十年”到“鑽石十年”的對接,對於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坦誠合作,將起到示範和引領功能。過去十年,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從2002年的547.67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4001億美元。涉及公路、鐵路、水運、航空、電信、能源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合作。“大米換高鐵”只是一個代表性的標注之一,可以想象的是,未來的合作領域更廣闊、取得的成就將更大。未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貨物、人員、資金和信息流動會更加便捷高效,進而推動中國與東盟各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李克強總理近期重點打造的中泰外交和經濟領域合作的“新成就”只是一個“起點”和“引子”。

    李克強總理出訪泰國等相關國家,構築的外交和經濟領域的新成就開啟了與相關區域、相關組織國家的合作新亮點,也是他一以貫之的“外交風格”的著力體現。出訪時間並不長,但成就輝煌,總理以坦誠、互信和真誠的舉動,打消了個別國家對中國的心理隔閡,不僅實現了經濟領域的新的里程的合作與開啟,在政治領域、國際戰略領域、國與國全面交流領域,都以一個大國總理的形象感染了相關國家。

    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時下,“抱團取暖”已是世界共識。日前,俄羅斯盧布貶值,已直接影響俄經濟,並間接影響世界經濟復蘇,足以説明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多元化和複雜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不僅無法做到“單邊交往”,也無法獨立以一個國家抵禦巨大的外部風險。合作起來,交流起來,真誠起來,聯通起來,會讓世界經濟充滿活力,也會讓各國增強抵禦外界重重風險的能力。我國在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領域提出“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偉規劃和目標,不僅是對中國長遠發展是有利的,對於世界經濟的整體推動和發展也是有利的。中方與泰國基於互信互贏的“大米換高鐵”只是中國外交和經濟合作戰略的“亮點”之一,中國和中國總理真正帶給世界的其實是中國的“真誠”、中國的責任,以及中國與中國經濟正擔當著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作用的事實。(畢曉哲)

責任編輯: 李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