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負責人解讀國務院關於加快應急産業發展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4 14:37 來源: 中國廣播網
【字體: 打印本頁

    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專訪,向記者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産業發展的意見》,具體如下:

    一、請問應急産業的內涵是什麼?

    近些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先後成功處置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最大限度減少了生命財産損失,維護了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在上述應對突發事件措施和全社會不斷增長的公共安全需求推動下,涌現了一批從事應急産品研發、生産和提供應急服務的企業,催生了應急産業。

    應急産業是新興産業,覆蓋面廣、産業鏈長。《意見》提出,應急産業是為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提供專用産品和服務的産業。應急産業定位在上述範圍,主要考慮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我國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應對過程包括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四個階段,應急産業理應是為上述突發事件應對活動提供支撐的産業(由於事後恢復與重建階段時已經進入正常經濟活動,相關産業不再納入應急産業)。應急産業從功能定位上與節能環保産業類似,是為滿足某一方面社會需求而産生並得到快速發展。這個定位表明,應急産業是綜合性産業,具有行業交叉特點,涉及裝備、材料、醫藥、輕工、化工、電子信息、通信、物流、保險等,以專用産品和服務為主。應急産業雖使用“應急”,但基本涵蓋了消防産業、安防産業、安全産業、防災減災産業、信息安全産業、公共安全産業、緊急救援産業等。

    二、請問目前我國應急産業發展現狀如何?

    我國應急産業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一是應急産業發展環境得到改善。國務院在《關於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中對發展應急産業提出了要求,同時在關於加強防災減災、安全生産、環境保護等文件中也對應急産業相關內容進行了部署。工信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安監總局等出臺了與應急産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措施。2008年以來推動應急産業發展多次作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2011年我國將應急産業作為新增鼓勵類産業納入《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我國與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應急産業國際合作積極推進。二是應急産品、技術和服務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一批高水平食品安全檢測、地質災害監測、煤礦安全避險、高層滅火救援、應急通信和應急指揮等先進裝備脫穎而出。航天技術、物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在應用於應急管理中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道路救援、航空救援、工程救援等應急服務業態發展迅速。三是應急産業發展力量不斷壯大。廣東、北京、河北、安徽、重慶等地打造區域性應急産業基地。新興際華集團組建應急技術創新和産業聯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大企業重視發展應急産業。一批服務應急的中小企業不斷涌現。應急産業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四是應急産業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各種應急技術、産品和服務在我國應對四川蘆山地震、雲南魯甸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黑龍江松花江嫩江洪澇、青島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等突發事件等突發事件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同時要看到,我國應急産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應急産業體系不全。適應我國公共安全需要的應急産品體系還未形成,應急産業佈局尚不清晰,大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格局還需要努力等。二是市場需求不足。全民公共安全消費需求不強,物資儲備、重要設施和應急隊伍應急産品配置標準對應急産品拉動不夠,保險對應急産業的支撐作用不足等。三是關鍵技術裝備發展緩慢。一些應急産品技術含量還不高,部分關鍵技術産品依賴進口,支撐産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核心技術亟待突破等。

    三、請問《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應急産業的出現和發展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徵,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加快應急産業發展的背景情況。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是發展應急産業的堅強保證。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強化公共安全體系、防災減災體系、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産基礎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深化安全生産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提出,要抓緊出臺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構建集國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這些不僅對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務,也對發展應急産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我國複雜多變公共安全形勢對應急産業發展提出挑戰。當前,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矛盾交織並存,各類突發事件發生概率更高、破壞力更大、影響力更強,尤其在食品安全、生産安全、信息安全等領域,公共安全形勢嚴峻複雜,防控難度不斷加大。據2013年統計,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08.4億元,事故災害造成死亡失蹤69434人,H7N9禽流感疫情、山西苯胺洩露事件以及一些暴力恐怖襲擊事件還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應對上述突發事件就要求必須加快發展應急産業,達到提升基礎設施和生産經營單位本質安全水平、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能力和全社會抵禦風險能力的目的。

    三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應急産業發展提供空間。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公眾安全意識提高,社會各方對應急産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根據估算,2013年消防、安防、安全應急、信息安全、應急通信裝備、環境監測與應急産品、應急指揮平臺、防災減災裝備、防汛抗旱器材、反恐裝備、食品安全監測設備等領域專用産品和服務的産值達到近萬億元規模。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國經濟增速已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結構由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特別要求把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作為2015年經濟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來抓。發展應急産業有利於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增強經濟活力,擴大社會就業,有望培育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新常態下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領導多次就應急産業發展做出批示,要求加快制定扶持政策。按照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在國務院應急辦指導下,工信部聯合發展改革委、科技部開展了《意見》研究起草工作,經過廣泛徵求意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以63號文正式對外發佈。《意見》的出臺將為應急産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引導更多更優秀的社會資源進入應急産業領域,必將推動應急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請問應急産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意見》要求,發展應急産業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決策部署,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堅持市場導向原則,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加強政策引導,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加快突破關鍵技術,不斷提升應急産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增強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産業支撐能力,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貢獻。

    《意見》強調,發展應急産業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政府宏觀引導和政策激勵,簡政放權,用改革的辦法調動市場主體發展應急産業的積極性;要堅持創新驅動、需求牽引,著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培育市場需求,推進應急産品在重點領域應用,形成對應急産業發展的有力拉動;堅持統籌推進、協同發展,健全應急産業發展機制,加快形成適應我國公共安全需要的應急産品體系,推行應急救援、綜合應急服務等市場化新型應急服務業態;堅持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把社會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意見》提出,到2020年,應急産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産業體系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批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製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自主研發的重大應急裝備投入使用,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發展一批應急特色明顯的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五、請簡要介紹發展應急産業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意見》立足解決當前應急産業發展面臨的薄弱環節,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産業結構、促進集聚發展、促進推廣應用和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6項主要任務。

    ——為儘快改變應急技術裝備核心競爭力不強問題,《意見》提出要加快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將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應急産業相關科技工作進行支持,在自然災害預警、應急通信、重大生産安全事故預防、大深度大噸位沉船快速搶險打撈、重大網絡安全事件監測預警等領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應急産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核心技術,同時推動應急産業領域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平臺體系建設。鼓勵充分利用軍工技術優勢發展應急産業,推進軍民融合。

    ——為加快形成應急産業體系,《意見》提出要優化應急産業結構,在堅持需求牽引基礎上,採用目錄、清單等形式明確應急産品和服務發展方向,不斷優化應急産品結構,提高應急産品質量,增加應急産品品種,加快應急産品升級換代,推進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特色化發展,引導企業提供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採取有效措施加快道路救援、工程救援、航空救援、環境應急救援以及應急物流、應急保險等與生産生活密切相關應急服務業發展。

    ——集聚發展是現代産業發展的重要規律,《意見》提出要加強應急産業規劃佈局、指導和服務,鼓勵有條件地區發展各具特色的應急産業聚集區,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依託國家儲備和優勢企業現有能力和資源,形成一批應急物資和生産能力儲備基地;建設一批國家應急産業示範基地。

    ——要支持企業發展,《意見》提出應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品牌經營等方式進入應急産業領域,培育形成一批技術水平高、服務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品牌優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促進特色明顯、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加速發展。

    ——培育需求是發展應急産業的重要牽引,《意見》提出要加強全民公共安全和風險意識宣傳教育,推動消費觀念轉變,激發單位、家庭、個人在逃生、避險、防護、自救互救等方面對應急産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産場所、高層建築、學校等公共場所應急設施設備配置標準,完善各類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的裝備配備標準,推動應急設施設備裝備與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建設應急産品和生産能力儲備綜合信息平臺,加強應急倉儲、中轉、配送設施建設,支持重大應急創新産品首次應用,推動應急服務業與現代保險業相結合。

    ——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是發展應急産業的重要途徑,《意見》提出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鼓勵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研發中心,支持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以高端應急産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國外先進應急技術裝備進口,引導外資投向應急産業有關領域,組織開展雙邊或國際論壇、展覽及貿易投資促進活動。

    六、請簡要介紹發展應急産業的政策措施是什麼?

    《意見》在充分利用好現有産業扶持政策的基礎上,著眼于打通應急産業發展政策瓶頸問題,從産業標準、財稅支持、投融資、人才發展和改善完善等等反面提出了5條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更多側重指導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

    ——標準對應急産業發展具有規範和促進作用,《意見》提出要完善應急産業標準體系,加快制(修)訂應急産品和應急服務標準,積極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鼓勵和支持國內機構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

    ——《意見》提出要加大財政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對列入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的應急産品和服務,在有關投資、科研等計劃中給予支持,探索建立政府引導應急産業發展投入機制,落實和完善適用於應急産業的稅收政策,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補償制度。

    ——《意見》提出要完善投融資政策,鼓勵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及創業與私募股權投資投向應急産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應急産業企業採取發行股票、債券等多種方式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應急産業企業的擔保力度,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應急産業重大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

    ——《意見》提出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應急産業人才培育和服務體系,培育高層次、創新型、複合型的核心技術研發人才和科研團隊,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經營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領軍人物,鼓勵海外專業人才回國或來華創業。

    ——《意見》提出要優化發展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支持應急産業發展,建立應急産業運行監測分析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加強應急産品質量監管,完善應急産品認證制度,鼓勵發展應急産業協會等社團組織,按政策支持應急産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用地。

    七、請問《意見》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意見》是我國首次對應急産業發展進行全面部署,概況起來有四方面的特色。

    一是明確應急産業重點方向。根據應急産業的定義,按照滿足未來處置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需要,選擇有利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提高應急保障水平且具有前瞻性、基礎性、緊迫性的專用産品和服務進行佈局。《意見》介紹了應急産業4個重點領域,監測預警領域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個方面需要的22類産品,預防防護領域包括個體防護和設施設施防護兩方面的7類産品,救援處置領域包括現場保障、生命救護和搶險救援三方面的23類産品,應急服務領域包括事前預防、社會化救援和其他應急服務三個方面的15類服務。

    二是提出發展應急服務業。應急服務業是應急産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內容。《意見》提出多種加快應急服務業的措施,推行應急救援、綜合應急服務等市場化新型應急服務業態,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提供應急服務,支持與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緊急醫療救援、道路救援、航空救援、工程救援、社區救援等應急服務機構發展,加快實現專業化、市場化和規模化。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加快推行巨災保險。

    三是建設應急産業示範基地。産業集聚發展是現代産業發展的重要規律。《意見》提出要加強産業規劃佈局和指導,國家將根據區域突發事件特點和産業發展情況,合理佈局並培育建設一批國家應急産業示範基地,引領國家應急技術裝備研發、應急産品生産製造和應急服務發展,目的是希望在較短時間內將其發展成國家處置突發事件的綜合性保障平臺。基地的建設和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平衡兼顧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是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意見》明確提出,對列入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的應急産品和服務,國家將在有關投資、科研等計劃中給予支持,為應急産業發展奠定了穩定的支持渠道。探索建立政府引導應急産業發展投入機制,加大應急産業發展基金、公私合作模式(PPP)等引導機制研究,帶動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及創業與私募股權投資投向應急産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採取發行股票、債券等多種方式直接融資,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應急産業重大項目的信貸支持。

    八、請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如何貫徹落實《意見》?

    《意見》要求,建立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牽頭的應急産業發展協調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牽頭單位之一,將在國務院應急辦指導下,密切與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單位的聯絡,近期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開展《意見》宣傳,發表專題文章,組織有關方面撰寫解讀材料,與國家行政學院舉辦高級研討班。二是建立應急産業發展協調機制,明確《意見》任務分工完成時間節點,下發2015年工作要點。三是出臺落實《意見》實施意見,啟動重點應急産品和服務目錄編制、國家應急産業示範基地管理辦法等任務。四是積極推動和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和督促地方落實好《意見》。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