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循環是基本途徑——山西革命興煤之路“六型”轉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6 11:36 來源: 山西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延伸循環是基本途徑——山西革命興煤之路“六型”轉變述評四

“賣一噸煤的利潤買不到一瓶飲料”。2014年,煤炭市場真正迎來“寒冬”。

  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山西全省的煤炭産量將達到9.5億噸,較上一年9.62億噸雖略有下降但依然處於歷史高位。

  為什麼煤炭産量高位運行,煤炭企業卻叫苦不迭,甚至是虧不起也停不起。

  究其原因,主要是山西省煤炭産業綜合性開發利用相對滯後,産業鏈條短、精加工比較欠缺、煤炭循環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産業發展過於依賴初級産品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煤炭的共生伴生資源利用程度也比較低,還沒有真正實現單一資源開採向綜合開發利用轉變。

  山西省煤炭産業已經來到轉型的十字路口,要往哪走?怎麼走?不僅關乎煤炭産業的生存,關乎全省經濟的未來,更關乎3600萬人民的福祉。

  近日,省委書記王儒林多次明確指出,要推動煤炭産業向“延伸循環型”轉變,這是促進煤炭産業轉型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有力的支撐。

  延伸就是以煤炭為起點,往下游走,往終端産品走。具體來説,就是發展煤炭衍生産業和非煤能源,形成煤炭、電力、煤層氣、煤化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支撐的綜合能源産業體系。

  對此,省裏從政策方面已先行一步。

  去年7月以來,山西省出臺了《進一步促進全省煤炭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措施》(簡稱“煤炭20條”),提出了近期、中期、遠期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就地轉化的具體措施;今年印發的《進一步落實“煤炭20條”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煤炭17條”),進一步提出加快煤炭轉化項目建設,其中煤化聯姻成為山西煤企轉型發展的主路徑。

  從“變輸煤為輸電”到現代煤化工建設,山西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無序建設、低端擴張、特色有限、創新不足等一系列突出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

  新一輪改革就是要立足省情、理性選擇,市場導向、科技創新,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延伸拓展、優化提升,加快推進現代化大型煤電外送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晉北現代煤化工基地建設,延伸拓展特色煤化工産業,優化提升傳統煤化工産業。

  當然,加快推進煤層氣産業基地建設是延伸産業鏈的重頭戲。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地面煤層氣總産能達到400億立方米,管線總里程突破1.5萬公里,氣化人口基本實現全覆蓋,使其成為山西省建設全國綜合能源基地的一大亮點。

  循環就是以煤炭為中心,實現減量化、再利用、多聯産,做到對資源吃幹榨盡。

  “挖煤不見煤,發電不冒煙”的同煤塔山工業園,已經構建了煤炭—電力—建材、煤炭—電力—化工等多條循環經濟産業鏈,園區內各個生産單元首尾相接、環環相扣,把傳統産業鏈中的廢棄物消化在循環鏈條中,為傳統的“黑色”産業貼上了“綠色”標簽。

  儘管山西省循環經濟在不斷向前推進,但與全國先進省市相比,與山西的發展要求相比,我們的步子還不夠快、不夠大,發展的廣度深度還有欠缺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各類工業廢棄物排放量仍居全國各省(市、區)之首。

  面對嚴峻的現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徹底轉變發展方式,成為山西的必然選擇。

  省委書記王儒林為我們勾勒出了山西煤炭循環經濟發展的清晰脈絡:在做好煤炭生産開發利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煤矸石、煤泥、瓦斯、煤層氣和礦井水的綜合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加大規劃、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形成以園區為重點,企業與企業、産業與産業、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循環網絡體系,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煤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如果説,延伸和循環是山西煤炭産業轉型的基本路徑,那麼構建新的現代産業組織體系和資源資産化、資本化、證券化運行機制,就是推進煤炭延伸産業和循環産業快速崛起和壯大的強力雙翼。

  用延伸循環的理念重構傳統産業流程,用延伸循環的規律重塑經濟發展模式,用新的市場運行機制提升延伸循環的能力和步伐,這是山西煤炭産業的新課題,也是新機遇。(記者 楊玨)

責任編輯: 戚軒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