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劉羊旸、王宇)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綜合施策,減少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逐步退出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生産,推進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促進受損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嚴格保護耕地和水資源。 “多年來,我國農業資源條件已經繃得很緊,農業面源污染、耕地質量下降等問題日益凸顯。同時,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和農産品質量安全要求也不斷提高。”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受損嚴重,農業資源開發強度越來越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季説,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糧食生産目前仍處於靠化肥農藥和大水漫灌提高産量的粗放生産階段,這種增産不可持續。 目前,我國耕地退化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等問題;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特別是一些補充耕地質量等級較低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耕地的産出。 “人多地少的國情,使我國的農業生産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産出模式,耕地等資源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説,因為耕地質量差,必然要靠增加投入。我國使用了佔世界三分之一的化肥,生産了佔世界五分之一的糧食,在低質量的耕地上發展農業生産,永遠回避不了高成本、低效益和高污染的問題。 如何改善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擺脫資源、生態兩個“緊箍咒”的束縛?韓長賦表示,現代農業必須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要堅持“保護”與“治理”並重,下決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首要的是做到不欠新賬,逐步使透支的農業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韓長賦説,一方面,切實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灘塗等保護力度,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加大治土治水力度,適當降低農地開發利用強度,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嚴格管制濫用亂用農業投入品,凈化、修復農産品産地環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農業部將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即,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施用總量減少,地膜、秸稈、畜禽糞便基本資源化利用。 明年,農業部將推進農業清潔生産,繼續在10個省建設高標準節水農業示範區,因地制宜推進配方肥到田落地,依託專業化統防統治加快推進綠色防控,嚴格限制高毒農藥,推廣低毒生物農藥,推動建立糞污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地膜回收機制,東北黑土地糧食作物大田生産地膜覆蓋面積暫不再擴大。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 同時,搞好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和劃分食用農産品禁産區的試點示範,開展東北黑土退化、西北土壤鹽漬化修復工作。繼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落實禁牧減畜措施,保護恢復草原生態。以美麗鄉村創建試點為抓手,繼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