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同化異 共創繁榮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近日就亞洲形勢和熱點問題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問答內容如下: 問:2014年世界經歷了新的動蕩,亞洲地區形勢也在發生深刻變化。你如何評價亞洲地區形勢?有人説中國的周邊外交更加進取,你有何看法? 答:2014年世界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為複雜深刻的演變。亞洲總體保持繁榮穩定,是全球格局中的穩定板塊。2014年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增長6.5%,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亞洲區域合作持續深化。地區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平穩有序,地區大國對話與合作增強,印度、印尼等國家順利舉行大選,泰國、緬甸等轉型國家總體平穩。地區熱點問題處在對話協商軌道上,總體可控。 本地區也面臨不少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傳統地緣政治博弈時有突出,朝核、阿富汗等熱點問題不時升溫,經濟下行壓力猶存,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挑戰依然嚴峻。亞洲各國難以獨善其身,必須共同把握髮展機遇,攜手應對挑戰,合作謀求發展。 中國將周邊外交置於外交政策之首要,致力於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為國家發展營造安全穩定合作的周邊環境。中國堅持睦鄰友好,堅持與亞洲國家共走和平發展之路,共謀合作共贏之機,堅持以協商談判和平解決與鄰國分歧。中國周邊外交更加奮發有為,承擔著更多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這是中國周邊外交工作的指導方針。2015年,我們將更加積極奉行睦鄰友好政策,弘揚合作共贏精神,與鄰國建立夥伴關係網絡,以自身發展惠及周邊,多做利於民、暖人心的事,深化周邊國家人民與中國人民的友誼。 問: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構想,推出不少大手筆的合作項目,在世界上特別是亞洲國家引起了熱烈反響,但也引起一些國家疑慮中國是否要在周邊搞勢力範圍。請問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意義,它究竟能為亞洲國家帶來什麼? 答: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仍然乏力,亞洲是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但也面臨不少制約,僅在基礎設施領域就面臨8萬億美元資金缺口。要挖掘增長潛力,就要深化結構性改革,突破增長瓶頸,包括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強化實體經濟等。中國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目的是為亞洲騰飛插上兩隻翅膀,為沿線國家發展與合作提供一個開放包容的巨大平臺。 “一帶一路”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陸上和海上經濟合作走廊為依託,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口,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以人文交流為紐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推動亞洲互聯互通,建設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網絡。當前,“一帶一路”已經進入了務實合作階段,得到沿線5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和參與,正在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我們注意到,有人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有疑慮,將其喻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我認為,當年“馬歇爾計劃”為復興歐洲功不可沒,但源自冷戰對抗,對受援國帶有附加條件。“一帶一路”倡議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和勢力範圍,不干涉地區國家內政,與其他既有地區機制和倡議並行不悖。“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全球化時代的高度開放性,不僅在地域和國別上開放,也在合作領域與項目上開放。“一帶一路”倡議鼓勵各國自願參與,遵循市場規律和商業規律,各方平等互利,共同推進。 “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弘揚和平友好、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將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絲綢之路曾見證了亞洲歷史上的輝煌文明,絲綢之路的復興必將與亞洲整體崛起交融共進。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共同合作,為亞洲帶來更多福祉與希望,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實現新時代的新發展。 問:近期中日關係邁出重要改善步伐,但仍有不少困擾兩國關係發展的問題。請問你如何評價中日關係,怎麼看日本以及中日關係未來走向? 答:中日兩國互為重要近鄰,同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兩國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有利於兩國各自的發展,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中方一貫高度重視發展中日睦鄰友好關係,主張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推動兩國關係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近年中日關係因歷史和釣魚島問題持續面臨嚴峻局面,雙方各領域交流合作和政治互信嚴重受損。這不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不久前,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兩國領導人舉行了會見,兩國關係朝著改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這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雙方應倍加珍惜,精心維護兩國關係改善勢頭,繼續相向而行,逐步重啟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 2015年是中日關係的關鍵一年。雙方應著眼長遠,在維護和落實四點原則共識基礎上,處理好歷史、領土等重大敏感問題,推動兩國關係持續邁出改善步伐,逐步使兩國關係重回良性發展軌道。 問:2014年以來朝鮮半島局勢時緊時緩,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請問你怎麼看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根源,有關各方應為緩解局勢做些什麼,如何才能實現東北亞長治久安? 答:多年來,朝鮮半島局勢起起伏伏,有關各方關係盤根錯節,朝鮮半島核問題不時突出,嚴重影響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和平、安全與發展。半島局勢緊張的根源在於冷戰殘余和有關方之間嚴重缺乏互信,只有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增進互信,全面均衡解決各方關切,才能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014年,半島局勢總體維持相對緩和局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半島未發生大的緊張事態,有關各方的外交互動也在增多。中方對一切有助於緩和半島緊張,有助於和平解決核問題的努力都表示歡迎和支持,反對任何一方採取威脅或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為。 中方在半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堅定的。我們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有關問題。我們認為,實現半島無核化與維護半島和平穩定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中方始終秉持公道立場,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做有關方工作,敦促各方顯示誠意、積累互信,共同努力,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大局。 六方會談是推動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現實有效途徑。當前重啟六方會談面臨不少困難,有關各方應積極進行接觸對話,進一步顯示靈活,相向而行,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有利條件。 從長遠看,為實現半島和東北亞地區長治久安,有關各方應堅持不懈推動雙多邊對話,努力爭取有關國家關係正常化。同時,也應積極拓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促進地區國家共同發展,深化各方互信,為解決政治安全難題積累條件。 問:亞洲海上緊張態勢不時升溫,同時有關國家的海上合作也在發展。你怎麼看待周邊海上局勢,怎麼把握處理爭議和促進合作的關係? 答:亞洲的海上爭端問題十分複雜,多為歷史遺留問題,不僅關係到有關國家的國家利益和對外關係,還牽動民族感情,涉及域外因素。中方一貫主張,由直接當事國在尊重歷史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分歧,在爭議解決之前,各方應努力維護海上穩定,推進資源共同開發,為爭議解決創造條件和氛圍。 2014年,中方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和海洋權益,對有關國家的海上挑釁行為作出必要反應。同時,我們始終保持冷靜克制,加強危機管控,與有關方共同努力,維護周邊海上大局穩定。在東海方向,中國和日本圍繞東海和釣魚島問題舉行多輪外交磋商,達成包括釣魚島問題在內的四點原則共識。在南海方向,中國與東盟國家明確了處理南海問題的“雙軌思路”,即有關具體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南海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加以維護。中國和東盟國家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同意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並就第一份共識文件達成了一致。中方以建設性態度推進海洋合作,與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簽署雙邊海洋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和協議,開展了多領域海上合作。 2015年是“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中國和東盟國家將舉辦海洋合作論壇,加強海上執法機構間對話合作,實施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積極推動建立“東亞海洋合作平臺”。中方願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同日方共同推進中日涉海問題磋商,逐步建立管控海空局勢的機制性安排,深化海洋合作。 必須指出的是,謀求對話、擱置爭議、推進合作不是中方一家的事情,有關國家都應作出自己的努力。中方期待著有關國家同中方相向而行,建設性處理有關爭議,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問: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不斷增強,中國-東盟合作深入發展。2015年將迎來東盟共同體建成元年。請問你如何看待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中國在促進東亞合作和區域一體化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 答: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地理相近,人文相親,友好往來源遠流長。中國始終視東南亞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2014年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繼續在較高水平上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我們同印尼佐科新政府、泰國巴育新政府及時對接,實現雙邊關係平穩過渡和繼續發展。我們與東帝汶建立睦鄰友好、互信互利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與馬來西亞舉行建交4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經貿合作不斷深化,2014年1-9月,中國-東盟國家貿易額達3462.5億美元,同比增長7.4%。文化、教育、公共衛生、旅遊等領域合作不斷拓展。 中國-東盟(10+1)合作是東亞合作的引領者。中國對東盟有“三個第一”、“三個支持”。即第一個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東盟對話夥伴國,第一個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國家。中國一貫支持東盟的團結合作,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和一體化進程,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2014年中國-東盟啟動自貿區升級版談判,成功舉辦文化交流年,中國和東盟十國均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中國還積極參與東盟與中日韓(10+3)、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框架下合作,為促進地區一體化發揮積極作用。在2014年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推進商簽“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探討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國家對話合作機制等倡議,並宣佈將為東盟共同體建設提供更多支持。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關係潛力巨大,合作條件優越。隨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東盟即將建成共同體,雙方在市場、投資等方面的合作潛力將進一步釋放。中國將繼續在東南亞踐行親誠惠容理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著力落實重大合作倡議,以同緬甸、印尼、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建交紀念活動為契機深化睦鄰友好。中方願與201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和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新加坡保持密切溝通,共同推動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 問: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度等南亞三國,與巴基斯坦等國領導人多次會晤。中方成功舉辦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外長會,中國與南亞國家關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你如何看待中國與南亞國家的關係? 答:中國與南亞是唇齒相依、守望相助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雙方有2000多年友好交往史和4700多公里共同邊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與南亞關係,致力於與所有南亞國家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打造命運共同體。 2014年是中國的南亞外交提檔加速的一年,也是成果豐碩的一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馬爾代夫、斯裏蘭卡、印度進行歷史性訪問,掀開了中國與南亞睦鄰友好合作的新篇章。中國領導人與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領導人多次見面,傳統友好不斷鞏固。我們還接待了南亞各國領導人訪華。中國與南亞的務實合作日益走深、走實,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快速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取得階段性進展,中斯自貿區談判順利啟動,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同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加強反恐安全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我們還與印度、緬甸共同舉辦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的盛會,成功承辦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第四次外長會並推動會議取得矚目成果,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多建設性作用。 2015年是中印建交65週年暨“印度旅遊年”,中巴友好交流年,中尼、中阿建交60週年,中孟建交40週年。我們將繼續本著共謀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進一步發展與南亞國家的互惠合作。中方將同南亞國家一道,落實好領導人共識,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把中國夢同南亞各國的發展遠景對接起來,攜手實現共同繁榮。 問:亞洲一直是大國密切合作和激烈博弈並存之地,請問你如何看待中國與世界主要力量在亞洲的互動? 答:亞洲長期以來是世界主要力量博弈的重點地帶。隨著亞洲國家群體性崛起,亞洲在全球戰略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成為大國投入最集中、互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的影響下,各大國在亞洲投入、競爭和博弈的一面明顯上升,同時各方更加注重管控矛盾分歧、避免直接對抗,對話合作與彼此借重始終是大國關係主流。 一個繁榮穩定的亞洲,對世界的貢獻日益增多。這一良好局面有賴於亞洲國家之間超越分歧、通力合作,也有賴於亞洲秉持開放的地區主義以及域外國家的建設性參與。大國關係總體穩定,對維護亞洲和平與發展大局十分重要。大國在亞洲良性互動是地區國家的共同期待,也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 中國致力於建立健康穩定的大國關係框架,推動與域內外大國在亞洲良性互動。當前,中美雙方正致力於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中美雙方共同利益主要交匯于亞洲,矛盾分歧也主要集中在亞洲,從亞洲起步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前無古人的事業。這需要中美雙方深思慎取,相向而行,尊重彼此利益和關切、穩步推進建設中美在亞洲積極互動與合作格局。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保持高位運行,俄羅斯視亞太為對外合作的戰略優先方向,中俄在亞太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展。中國和歐盟互相視對方為在本地區事務中的重要合作夥伴,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中方樂見主要力量在亞洲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願同各方保持溝通協調,把共同利益蛋糕做大,共同促進亞洲和平穩定與繁榮。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