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回北京了,還真有點兒捨不得!”將近一年的援疆工作後,從北京各大醫院派出的醫生即將打點行囊,從和田踏上歸途,對於這片奮戰三百多個日夜的西部土地,遠道而來的“白衣天使”們表現出了深深的眷戀之情。 截至2014年10月底,北京援疆共安排援建項目486個,累計到疆資金60.14億元,實際完成投資58.58億元。四年來,北京市還在中央要求的援疆資金總盤子外安排了4.49億元,支持和田地區和兵團十四師的發展。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北京時間早上十點鐘左右,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援疆醫生齊巍從辦公室起身,拿起病歷,開始了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例行查房工作。 “齊醫生要走了,我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他再留一年,再傳授我們些本事。”同科室的乃比江醫生告訴記者,齊巍醫生去年2月份來和田,當時,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技術設備嚴重不足,在北京十分有把握的中等難度開顱手術在這裡都是個大難題。齊巍帶來了北京的醫療理論和技術,他不僅親力親為,而且積極“傳幫帶”。每台齊巍親自“操刀”的手術,都讓神經外科除了值班醫生之外全體出動,觀摩學習。有演示,也有講解,齊巍結合相關手術病例,多次開展理論講座,播放幻燈片,為當地醫生解惑釋疑。 “我們來援疆不僅僅是做幾個手術,親自上陣容易,但人一走,什麼也留不下,我們要留技術、留真情,不留遺憾。”齊巍表示。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成為援疆醫生普遍踐行的理念。據統計,北京援疆醫療隊在和田完成門診11509余人次,開展手術共計1710台次,疑難病例會診661例,25人參與制訂規範診療程序,建立規章制度67款項。援疆醫生開展手把手、師帶徒全方位指導,明確責任,制訂目標,結對子36個,帶徒弟48名。 築校施教桃李芬芳 “Sit down,please!”伴隨著柔美的女性聲線,和田市五中的一堂英語課結束。教室裏走出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教師,她左手拎著播放教學磁帶的錄音機,右手拿著課本,步伐矯健。 這已經是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中學高級教師薛獻軍第三次援疆了。2008年,她第一次遠赴和田,在墨玉縣支教。和田的春天經常“飛沙走石”,從教師宿舍到教學樓的100米距離,紛亂的沙土一層層“糊”在了薛獻軍的臉上,到了教室只能辨認出兩隻眼睛。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薛獻軍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並對學生的生活給予了極大關心。第一次援疆時,她資助了一位家庭困難的維吾爾族女孩肉孜婉·古力,現在這個小女孩已經考入喀什師範學院。從2008年起,薛獻軍一共資助了8個學生,資助費用達一萬多元。 截至2014年10月底,北京先後選派177名優秀教師到和田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安排援建教育項目94個,援助資金16.3億元,佔已安排資金的25.2%,遠超教育資金不低於15%的政策要求。其中安排援助資金9.5億元新建改擴建高中校9所,從根本上解決了受援地普通高中學位短缺問題。安排援助資金3.1億元新建改擴建初中校、小學、幼兒園和職業技術學校14所,為21所示範校配備現代化教學設備,對50所學校進行供暖設施改造。 40萬居民受益安居工程 “亞克西!亞克西!”每當被問起居住條件的變化時,76歲的維吾爾族老人塔吉尼沙汗總要將維語的“好”重復多遍。 三年前,她住的是一間簡陋的土坯房,想要吃水,只能去院子裏壓井,取暖只能燒煤。自從搬進了和田市首都花園小區六棟一單元102室,老人的生活徹底改變:9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可以自由佈置;土井不見了,打開水龍頭就是自來水;煤不用搬了,哈氣成冰的冬季裏,廚房裏的壁挂爐讓屋子裏暖意洋洋。在充滿民族風情的客廳中,老人擺上一桌子的和田棗、巴旦木、蘋果、馓子,打開電視就能欣賞到維語節目,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塔吉尼沙汗居住的房子是和田市首都花園小區的一期工程,這一小區作為北京市首批援建項目,總投資3.6億元,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共1752戶,目前已有1320戶居民入住。 88歲的沙海老兵王傳德,是當年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和平解放和田的1800名勇士之一,自從響應黨的號召就地轉業、成為一名兵團戰士以來,王傳德就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和田建設事業。2010年北京人來援疆時,他還住在土坯房裏。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第一次來和田對接援疆任務時,看到兵團戰士們的居住條件忍不住落淚,拍板拿出盤子外資金1.6億元,啟動6大試點項目。王傳德老人居住的棚戶區改造成為6個項目之一,實現了當年拆遷、當年竣工。第二年,他和一批沙海老兵搬進了設計合理、建築質量一流的京昆花園小區。去年,鋻於老人子女都在其他團場工作,組織又安排他住進由北京援建、設備完善的小區養老院。 首都花園和京昆花園只是北京援疆安居項目的縮影。四年來,北京共安排援助資金15.2億元用於8.72萬戶安居富民工程和27.91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近40萬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約28%的受援地人口直接受益。(記者 崔樂)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