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中歐文化貿易合作共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09 09:56 來源: 文化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關鍵之年。“文化走出去”也當之無愧地登上2014年文化産業年度關鍵詞榜單。而在去年中國與世界各地的文化貿易中,中歐文化貿易值得一提。伴隨著中歐之間頻繁的政治互動,中歐文化貿易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歐文化貿易具有全球性、戰略性、示範性。如今,中歐文化貿易現狀與前景如何?怎樣進一步加強中歐文化貿易之間的合作?近日,在首屆“中歐文化與貿易論壇”上,與會的文化參讚及中歐雙方貿易機構代表圍繞上述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中歐文化貿易達到歷史高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去年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發表演講時曾給中歐貿易算過一筆賬。他説,雙方建交以來,中歐貿易增長了230多倍,現在平均每天就有15億美元的貿易往來。也就是説,總理演講的這半個小時裏,中歐之間已經做成了幾千萬美元的生意。

    在中歐貿易往來中,文化貿易佔據其中重要一席。中國每年都向歐洲進出口大量的核心文化産品及服務。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核心文化産品50.9億美元,佔當年文化出口總額的27.2%,中國從歐盟進口核心文化産品2.3億美元,佔當年文化進口總額的8.3%。如今,歐盟已經是中國重要的文化貿易夥伴之一。近年來,中歐雙方先後舉辦了中法文化年、意大利年、西班牙年、希臘文化年、中歐文化年等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動。

    中歐之間這種密切的文化貿易關係伴隨著去年中歐高層領導人頻繁的政治互動持續升溫。特別是習近平主席訪問歐洲時,提出了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為中歐經貿關係,包括中歐在各領域的合作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去年6月和10月,李克強總理兩次訪問歐洲,歐洲領導人也頻繁訪問中國。這為中歐經貿關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圍。

    商務部歐洲司歐盟處處長許正兵表示,歐盟已連續10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則連續11年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對於中歐之間的文化貿易,現在可以判斷,不管是和歐盟各個成員國還是和其他歐洲國家之間都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

    在合作中共贏

    2013年,我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項國家戰略將亞歐大陸的經濟和文化連為一體;在2014年舉辦的第三屆京交會上,首個由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開發的經濟文化特區——中歐文化創貿區正式啟動,項目選址位於歐亞大陸橋和新絲綢之路中線樞紐上的匈牙利布達佩斯。這一系列動作表明中國“文化走出去”步伐在加快。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對外文化貿易中還存在核心文化産品與服務貿易逆差、文化企業國際競爭力弱、文化貿易結構不合理、知識産權保護不到位、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低等諸多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文化走出去”的同時也注重“引進來”,尤其要借鑒世界文化貿易發達國家的經驗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許正兵認為,未來要加強中歐在文化貿易國際規則談判中的合作,分享歐盟在制定文化政策、發展文化貿易等方面的經驗;積極推動企業合作、學術交流,深化中歐非政府間文化項目的合作。“建立引導和鼓勵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以電影、演藝、動漫、新媒體、網絡、音樂等大眾文化領域為重點,通過合作合資等多種方式開放歐盟市場,鼓勵中國企業積極引進歐盟的優秀文化産品、人才、産業發展經驗,提升文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任何貿易都是優勢互補,中歐之間的文化貿易也不例外。一方面,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借鑒歐洲的先進經驗與技術;另一方面,由於歐債危機,大部分歐洲國家經濟低迷,需要擴大出口拉動本國經濟,而中國恰好為歐洲提供了廣闊的文化出口市場。

    羅馬尼亞世界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協調員茜瑪·安德里亞·戴安娜表示,她希望在文化貿易信息、文化貿易人才、文化貿易交流平臺、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活動、演出團體交流、設計産品展示交易等多個方面做出積極嘗試,進一步增強與中國,特別是北京在文化貿易領域的交流。

    “自由港”為中歐文化貿易築巢

    為了給中外文化貿易提供更多便利。去年8月,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文化保稅園在北京開園。以往工業貿易企業享受的保稅區優惠政策,現在被嫁接到了文化産業上。在保稅區中,企業引進租賃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無需繳納關稅,勞務用工報酬還免徵個人所得稅,銷往海外的産品在進入保稅區後即可申請出口退稅。此外,展覽、拍賣會主辦方在得到相應保函後便可“輕裝上陣”,不必為境外藝術品繳納數億元的擔保金,這將有助於改變國際重量級藝術拍賣和展覽較難登陸中國的局面。有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建成後,保稅區年營業額將超過500億元,未來,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文化産品自由貿易區和商品集散地。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副總經理王昱東説,目前,基地企業集聚中心已經基本建成,保稅運營中心也已經投入使用,基於文化保稅開展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開始了試運營,可以為國際文化貿易提供信息、金融、展示、交易、倉儲、物流、報通關等一系列便利化服務,歡迎歐洲各國與基地合作,建立各自對華文化貿易的國家館。

    相關政策

    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推動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做出全面部署。《意見》指出,要改善貿易結構,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文化合作和競爭,把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産品推向世界。鼓勵和支持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從事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經營的對外文化貿易業務,並享有同等待遇。《意見》還從稅收、金融以及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明確了支持重點。

    在稅收方面,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産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服務出口實行營業稅免稅,結合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試點,逐步將文化服務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對納入增值稅徵收範圍的文化服務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在金融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方式融資,為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債務融資工具提供便利;在公共服務方面,減少對文化出口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手續,縮短時限,對國有文化企業從事文化出口業務的編創、演職、營銷人員等,不設出國(境)指標,簡化因公出國(境)審批手續,出國一次審批、全年有效。(記者 高慶秀)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