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09 11:4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習近平出席大會併為最高獎獲得者等頒獎
李克強講話 劉雲山出席 張高麗主持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楊維漢、余曉潔)中共中央、國務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併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

上午10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于敏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熱情握手,表示祝賀。隨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向參與中國科技事業的外國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李克強指出,創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發展進步的動力,人民是創新的主體。我國現代化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必須依靠創新支撐。國家繁榮發展的新動能,就蘊涵于萬眾創新的偉力之中。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和增強社會創造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在全社會興起萬眾創新的熱潮,使中華大地處處充滿無限生機和創造活力。

李克強強調,改革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縛創新的桎梏,讓各類主體的創造潛能充分激發、釋放出來。要加快完善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制度體系,嚴格有效保護知識産權,用法治保障創新的權益。要完善引導企業創新的市場體系,構建企業主導的協同創新機制,政府要從主導科技資源配置向注重市場監管、平臺建設、政策普惠轉變。要更加注重原始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原始創新與再創新、集成創新融合迸發。

李克強指出,創新引領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未來。必須把提升人力素質放在優先位置,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改革人才評價體系,把更多資源投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海納百川、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破除論資排輩、頭銜崇拜,敢於讓青年人挑大梁、出頭彩。要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和尊重個性、尊重創造的環境,使創新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形成濃郁的創新文化氛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主持大會時説,黨中央、國務院隆重獎勵在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中作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獲獎者為榜樣,胸懷報國為民的理想追求,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帶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的熱潮,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會上宣讀了《國務院關於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決定全文另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天河一號高效能計算機系統”項目第一完成人、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廖湘科代表全體獲獎人員發言。

獎勵大會開始前,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

出席大會的領導同志還有:劉奇葆、許其亮、趙樂際、栗戰書、楊晶、陳竺、萬鋼。

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和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共約3300人出席大會。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0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2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6項、二等獎173項;授予7名外籍科學家和1個外國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于敏簡介

核物理學家1926年8月16日生於河北寧河。194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高級科學顧問,曾任該院副院長。

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我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4年獲求是基金傑出科學家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985年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