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向陽紅09”船1月12日 電(記者 張旭東)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11日繼續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下潛科考,採集到了300多只螺、49只貽貝以及茗荷、多毛類動物等大量生物,這些樣品對研究這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據2014-2015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5航次)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李向陽介紹,本次下潛“蛟龍”號完成了2條測線的海底測深側掃作業,進行了低溫滲漏區原位大體積海水過濾,開展了連續1小時的溫度與氧化還原度測定,並布放了生物定殖架。 “‘蛟龍’號此行還發現了3個低溫滲漏區彌散流,在一熱液噴口區域進行了30分鐘的原位溫度測量,測量到這個熱液噴口的溫度為361.9攝氏度,”李向陽説,“此外,‘蛟龍’號在這次下潛中首次利用深海高清攝像機進行了海底視頻拍攝。”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肖湘當日搭乘“蛟龍”號下潛。他説,很難想象一次下潛能取得這麼多海底熱液區生物,不僅有現在能看到的螺、貽貝和茗荷等大型生物,經過進一步提取相信還能發現大量熱液區微生物。這些樣品對研究這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和海底熱液區生物鏈意義重大。 “更重要的是,‘蛟龍’號進行了周圍溫度和環境參數測量,並測量了一熱液噴口溫度,這些基本環境的認識對研究海底微生物非常重要,”肖湘説。 “蛟龍”號正在執行2014-2015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務,預計需要120天,3月下旬返回青島。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