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今年計劃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4 09:14 來源: 新疆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1月8日召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提出,面對區內外就業形勢,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民生為本,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今年自治區計劃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萬人,零就業家庭24小時動態清零;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達8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200萬人(次)。這些目標能否實現?又將如何實現?

    “完成就業40萬人有信心”

    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出計劃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的目標,低於去年新增45萬人的就業目標。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楊勇分析説,自治區黨委將今年自治區GDP的增長目標從10%下調到9%,“通常來説,GDP每下調1個百分點,對就業影響大致在4萬人左右”,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進一步困難,中小微企業發展可能要面臨一定難度。還有就是創業難度會加大,再加上就業市場中包括內地勞動力遇到就業難的有可能向新疆轉移。這些內外因素疊加,對新疆今年的就業造成極大壓力。

    “我區就業存在一定的壓力,自治區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就業。”楊勇説,“比如“短平快”項目的繼續推進、紡織服裝業的發展。還有,自治區各住村工作組在每個村就近就地開展的小微項目也都在拉動就業,這都將為城鄉勞動者穩定就業提供廣闊的空間。”

    自治區在政策上也做了進一步支持,除了降低創業的門檻外,還將繼續穩定機關事業單位的招錄。“因此,對完成就業40萬人我們是有信心的,也是有底氣的,我們將努力完成得更多。”楊勇説。

    鼓勵在疆企業吸納當地勞動者

    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社廳將提請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制定配套政策,實施新一輪更加積極、更具針對性的差別化就業政策。

    對在疆各類企業吸納當地勞動者就業的,將給予社保補貼、培訓補貼支持,鼓勵企業吸納更多新疆勞動者就業。南疆四地州就業困難人員到企業就業的,按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給予生活補貼;南疆四地州享受低保城鄉勞動者到企業就業的,低保待遇保留一年,鼓勵南疆勞動者到企業就業。

    同時,嚴格督促落實規範企業招用人員的約束性制度,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分類推進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經過努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應屆高校畢業生連續4年就業率穩定在85%以上,零就業家庭就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並形成了長效機制。因此,現在農業富餘勞動力成為了自治區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今年,自治區將引導以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農業富餘勞動力,在勞動密集型産業、紡織服裝産業、工業園區、産業園區、跨地區企業和內地企業長期穩定就業,推動農業富餘勞動力向産業工人轉化;對青壯年農業富餘勞動力,將組織其參加“短平快”項目,在本地城鎮或二、三産業實現轉移就業。

    同時,對年齡偏大的農業富餘勞動力,組織引導其參加農田水利、安居富民、鄉村道路、生態環境、小城鎮建設、摘棉花等短期季節性勞務創收。對農牧區少數民族女性富餘勞動力,開展紡織、家政、縫紉、編織、刺繡等專項職業培訓,依託少數民族傳統手工技藝,發展新疆特色勞務,增加家庭收入。

    今年,自治區還將有序擴大農業富餘勞動力到內地就業規模。從今年起用3年的時間,將新疆有組織到內地就業的少數民族勞動力人數提高和穩定在5萬人左右,並加大以鄉(鎮)為單位的有組織、成建制轉移力度,鼓勵夫妻式家庭到內地就業。圍繞重點産業特別是紡織服裝産業發展,有計劃、有組織轉移農村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中職學校畢業生到內地相關企業就業,為新疆産業發展培養技術骨幹和基層管理人員。

    此外,自治區還將出臺促進南疆勞動力到內地就業的政策,配合相關部門在內地新疆少數民族群眾務工經商集中的地方設立服務工作站,加強針對性服務。

    推動創業促就業

    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進一步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大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創業觀念和創業技能培訓等政策落實力度,支持高校畢業生、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創辦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支持農牧民開辦小商店、小作坊、小飯館、農(牧)家樂等項目,在玉石加工、地毯編織、民族手工藝品製作等方面創業。

    此外,自治區還將制定自治區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認定標準,加快建設承載力強、融創業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一批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發揮創業促就業的帶動作用。(記者 張昕宇)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