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上的“中國信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3 16:59 來源: 新華社發佈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有效防範債務、金融等風險,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中國發展潛力巨大,會給世界帶來新機遇。”信心與暖心——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全球釋放出清晰的訊息。

    地緣政治動蕩、貨幣走勢分化、全球貿易不振、大宗商品價格跳水,全球經濟復蘇遭遇逆流。前不久,並不起眼的瑞郎掀起波瀾,激蕩國際金融市場,更凸顯全球經濟復蘇的脆弱性與不確定性。此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穩健表現將舒緩全球的緊張情緒,給全球經濟吃下“定心丸”。

    快慢間看成績

    分析人士表示,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剛剛出爐,李克強與會正好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關切,通過釋疑解惑闡述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互動新局。

    新常態下,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沒有採取強刺激,而是力推強改革,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李克強對這份成績單給予肯定。顯然,增速已不再是中國決策層考量經濟的最重要指標。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有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也有內在的經濟規律,”李克強説。正是源於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深刻認知,中國經濟進入增速降、質量升的新常態,路徑也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和消費驅動。

    中國新一屆政府履新近兩年來,經濟始終處於合理運行區間,基本面更為穩固,2013年增長7.7%,2014年增長7.4%,增速換擋平穩,減速並未失速、更未失勢;去債務和去産能等結構調整穩妥展開;物價、就業、居民收入等民生保障有效托底。可以説,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平穩運行,並呈現出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態勢。

    2014年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5.6個百分點;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8%。

    促創新化風險

    對於2015年經濟前景,李克強説,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注重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既穩定經濟增長,同時著力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

    美國金瑞基金董事總經理埃亨説,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吸引眾多經濟體參與其中。此外,中國意識到需往價值鏈上遊邁進,為世界提供更加高端的産品。日本流通科學大學教授辻美代建言,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企業需從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具有創造性轉型。同時,應讓更多資金流入民間企業,以鼓勵創新。

    房地産過熱、企業債務以及影子銀行等問題受到外界高度關注。關於房地産業,李克強説,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但中國的城鎮化正在穩步推進,潛力巨大。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剛性需求是長期的,並將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和産品供給,房地産市場在一段時期內出現調整也是正常的。

    關於企業債務,李克強説,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扶持中小銀行、民營銀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使企業杠桿率通過資本市場的發展、通過直接融資逐步降低。關於影子銀行,他還説,中國政府高度關注影子銀行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努力將影子銀行納入監管範圍。中國政府有能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姚樹潔認為,中國政府清楚風險因素,但沒有採取擴張性政策,而是控制資産泡沫和産能過剩。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認為,應優先改革財政制度,這將緩解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為基建項目融資的壓力。

    新動能助共贏

    新常態孕育新機遇,全球新一輪增長正在尋求新動能。年會上,李克強呼籲國際社會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形成全球創新合力,打造全球價值鏈,迎接新科技革命到來,培育世界發展新動能。他説,中國將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擴大服務業、中西部地區和資本市場開放。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與各國在相互開放中實現共同發展。

    目前,中國正從“世界工廠”向投資輸出國轉變。未來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此外,未來10年中國對外投資有望達到1.25萬億美元。中國的市場和資金對世界經濟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增長動能。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別爾格爾説,目前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對發展中國家不利,中國經濟發展有利於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北京大學教授盧鋒認為,中國對外投資力度加大,積極參與建立多邊國際開發機構,這對世界各地區的發展將帶來積極影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也會愈加重要,有利於中國參與制定國際經濟秩序和規則。(參與記者:胡小兵、黃繼匯、李銘、吳心韜、江宇娟、吳剛、馬興華、韓冰)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