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轉型陣痛” 看北京如何適應“新常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3 18:2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任衛東 魏夢佳 烏夢達)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聚焦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加快培育“高精尖”經濟結構……過去一年,北京大刀闊斧完成了110項重點改革,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3%,經濟脈動穩健有力。

在2015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記者從北京兩會上獲悉,處於發展“換擋期”的北京,將主動適應新常態,計劃投入2000多億元,聚焦創新驅動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重點領域。

瘦身健體

2014年,北方最大服裝批發集散地——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啟動搬遷,這一30年來雲集上萬商家、納稅數千萬元的熙攘之地正式開始告別首都。

動批搬遷背後,是北京轉變發展理念、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速。

2014年底,北京常住人口2151.6萬人,比2000年增加了582.7萬人,機動車突破500萬輛,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1/20。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壓力迫使北京進行區域協調,疏解低端功能。

北京市明確,北京既同全國一樣進入了經濟發展新常態,又面臨自身深層次結構調整的緊迫任務,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努力使首都經濟發展與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與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2014年,北京忍痛“瘦身”,努力“健體”。在全國率先發佈147個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關停退出392家污染企業,推進53個産業轉移疏解項目,拆除中心城36個商品交易市場。同時,著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深化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實施創新科技體制的20條改革舉措和“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創新政策,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今年,北京擬計劃安排452.4億元用於加快創新驅動發展。

協同發展

19日,由京冀兩地共建共管的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園正式落戶河北滄州渤海新區。

打破行政區劃、體制機制藩籬,突破兩地分別註冊、監管等政策限制,讓這一京冀協同發展的案例頗受矚目,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重點醫藥企業主動出京入冀,尋求更大發展。

近年來,發展空間、排放壓力、人員和土地成本增加等因素一直制約著北京産業發展。2014年,北京主動推動中關村政策向津冀兩地覆蓋,與津冀共建了一批科技成果産業化基地,引導北京企業在津冀進行全産業鏈佈局。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北京將力爭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産業轉移等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其中包括:重點打通國家高速公路、跨區域國省幹線的“瓶頸路”“斷頭路”,推動組建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促進區域重點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

更綠更藍

冬日的北京,在潮白河懷柔段沿線,6000多畝整齊劃一的新植林木正堅韌生長。懷柔區楊宋鎮梭草村村支書馬志會回憶,過去,由於盜採河沙嚴重,形成許多大沙坑,最深可達70米。一颳風,漫天風沙,連人影都看不見,村民們苦不堪言。

2012年,北京開始實施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至去年底,全市完成造林95萬畝、植樹5100多萬株,平原森林覆蓋率提高至24.5%。潮白河懷柔段數量眾多的大沙坑也被填平削坡,重披綠裝。

為了群眾熱盼的“APEC藍”持續下去,北京去年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壓減燃煤290萬噸,五環路內基本取消燃煤鍋爐,3.8萬戶實現煤改清潔能源,淘汰老舊機動車45萬輛……

2015年,北京核心區將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將全部取消燃煤鍋爐,開徵施工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污費,完善預報預警、科技治污、空氣重污染應急聯動機制

北京將堅持依法治理、鐵腕治污,努力讓“APEC藍”保持下去,讓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

責任編輯: 戚軒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