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局長:2015年主要抓好八項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7 10:48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適應新常態 加快轉方式
全面提高氣象事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鄭國光
(2015年1月22日)

    2015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4年氣象工作,部署2015年任務。

    下面,我代表中國氣象局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

    一、2014年工作回顧

    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以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為主線,著力推進氣象現代化和氣象改革,著力提高氣象監測預報能力,認真做好各項氣象服務保障,圓滿完成了2014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是各項氣象預報服務成績突出。面對複雜多變的天氣氣候形勢,各級氣象部門認真履行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發佈及應急聯動響應職責,及時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決策氣象服務,為公眾和各行各業提供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服務。圓滿完成北京APEC會議、南京青奧會、雲南魯甸地震等專項氣象保障工作。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為87.5%,最高和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80.2%和84.4%,颱風路徑24小時預報誤差為78公里,全年糧食總産量預報準確率達99.9%,新媒體氣象服務用戶過億。全年因暴雨山洪、颱風等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人數明顯減少,為糧食産量“十一連增”做出重要貢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國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為85.8分。

    二是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全國2/3的縣出臺了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城市氣象防災減災融入地方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7個試點城市共建135個氣象防災減災社區。健全與農業、國土、環保、交通、住建、旅遊等部門的聯合會商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深入推進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對象增幅達120%,73萬名氣象信息員、7.8萬個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和43.9萬個氣象大喇叭等預警發佈設施逐步融入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全國森林草原火險氣象服務保障效果顯著。全國地質災害易發區、主要高速公路實現氣象災害預警全覆蓋。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2014-2020年)》。進一步健全區域統籌協調機制。東北區域人影基地建設進展良好。全國人影作業效果明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投入運行,實現氣象、海洋、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險、重污染天氣等預警信息統一發佈。加大氣象災害防範措施的科普宣傳和輿論引導,全社會氣象災害防禦意識與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成效明顯。建成國家級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中心,規範發佈標準及工作流程。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及減排效果評估。與住建部聯合建立指導城市排水防澇規劃和工程設計的工作機制。完善氣候可行性論證技術體系,完成652項氣候可行性論證。為433個風電場、太陽能電站開展氣象條件預報服務。提交我國碳排放峰值、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等10余份諮詢報告,完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政府評審、談判及宣講工作。發佈中國氣候變化監測公報、溫室氣體公報和氣候變化綠皮書。聯合有關部門完成第三次國家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完成中國極端事件災害風險與適應國家評估。高分辨率全球氣候系統模式、氣候變化檢測歸因等關鍵技術研發取得新進展,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升。

    四是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進展順利。出臺國家級氣象業務現代化目標任務和評價方案,建立了國家級和省級氣象現代化指標體系和測評體系。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出臺政策性文件,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將氣象工作納入政府考核體系中。

    試點省(市)政府發佈年度進展評價報告。浙江、河南等省政府工作組專項督查氣象現代化工作。基層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試點取得進展。基層公共氣象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得到強化。啟動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獲批國家科技計劃和行業專項31項,啟動全球資料融合與再分析、乾旱科學試驗重大行業專項。深入實施氣象人才工程,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的科技骨幹明顯增多,“雙百計劃”被中組部等三部委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與4省(市)召開省部合作聯席會議。與中國科學院及有關院校建立核心技術協同攻關、聯合培養氣象人才機制。

    五是氣象改革穩步推進。出臺全面深化氣象改革意見,建立推進改革決策、統籌協調、督辦督查和宣傳引導機制,確定8個改革試點單位。出臺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召開第六次全國氣象服務工作會議,明確中國特色現代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目標與任務。國家級、省級氣象服務業務改革啟動試點,省市縣三級集約化預報流程得到優化。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繼續深入。地面觀測業務改革取得進展。公開氣象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確定下放1項、取消3項行政審批事項。完成氣象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研究。改進全口徑綜合預算編制機制,試行氣象部門三年滾動預算編制。

    六是現代氣象業務建設進展良好。省級現代氣象業務能力建設得到增強,初步建成一級部署、兩級應用、多方共享的公共氣象服務産品業務。全國88.1%縣(市)開展氣象災害預警發佈業務,省及省以下氣象臺有序開展氣象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實時業務。持續推進精細化預報業務,開展34185個鄉鎮天氣要素預報、10公里分辨率的格點化降水預報,9個省氣象災害預警精細到鄉鎮(街區)。改進預報預測業務系統,國家級GRAPES區域模式、集合預報系統、颱風模式、環境氣象模式實現升級並業務化,第二代月、季預測模式投入業務運行,縣級綜合預報業務平臺在14個省份應用。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運行監控平臺(ASOM)投入業務運行,全面完成航危報業務改革,觀測自動化全面推進。風雲二號G星成功發射,風雲三號C星投入業務運行。自動氣象站鄉鎮覆蓋率達94%。建成國家級氣象通信同城應急備份系統。國家級廣域網速率提高到300Mbps。地面氣象資料業務系統(MDOS)實現業務試運行。

    七是依法發展氣象事業逐步深入。配合全國人大農委、法工委和國務院法制辦推進氣象災害防禦法立法調研與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條例徵求意見工作。推進氣象信息服務、氣象預報發佈與刊播、氣象專用技術裝備使用許可等管理辦法的制修訂。制定出臺20部地方性氣象法規和政府規章。會同13個部委完成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氣象法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全年新認定防雷工程甲級資質企業增長44%。加強氣象標準制修訂,4項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方面的首批氣象類強制性國家標準發佈實施。首次開展全國氣象部門重點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督查調研。制定加強新疆氣象工作的意見,召開第二次新疆工作會議。國際氣象科技合作成績顯著。積極參與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有關工作。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等國際組織和機構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立風雲氣象衛星發展戰略國際諮詢委員會。多雙邊合作、與港澳臺氣象科技合作及援外工作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八是部門黨建工作紮實有效。圓滿完成部門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化整改成效明顯,職工滿意度達96.1%。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全年部門中央財政“三公”經費支出同比壓減20.3%。中國氣象局發文同比減少25%。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紮實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及信息化試點工作。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深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基建、財務交叉和跟蹤審計。改進和完善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流程和考核評價方法。加強司局級主要領導幹部培訓、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集中輪訓以及業務人員崗位培訓。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典型宣傳活動。老幹部工作取得新進展。群團工作取得新成效。安全生産總體平穩,部門和諧穩定。

    過去一年,氣象工作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各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國氣象局黨組表示衷心感謝!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氣象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論斷。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新常態下進一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戰略任務。汪洋副總理1月6日在聽取中國氣象局工作彙報時,站在黨和國家全局高度,對氣象工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提高氣象事業發展能力和水平等作出重要指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氣象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導。

    (一)深刻認識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意義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深刻闡述了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新變化和新任務。認識和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本特徵和內涵,對於做好氣象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我們要加快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環境、新需求、新變化,深化氣象改革和全面推動氣象現代化,積極培育氣象發展新的增長點,全面提升氣象服務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要抓住機遇,強化開放合作,多元參與,優勢互補,機制創新,全面提升科學管理水平;要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強化總體規劃,系統設計,創新驅動,夯實基礎,全面提升氣象事業發展的科技內涵;要面向需求,改革服務體制,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全面提升氣象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深刻認識新常態下氣象改革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既是提升氣象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好時機,也是加快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提質增效升級的好機遇,氣象改革發展也面臨著新挑戰。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模倣性排浪式的消費階段基本結束,消費拉開檔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産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這種消費需求變化,將為釋放氣象服務消費潛力,激發個性化、多樣化潛在消費需求,拉動氣象服務産品供給,提升氣象服務質量,提供新的機遇。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積極財政政策繼續實施,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物質保障。發現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有利於挖掘氣象保障潛力、開拓氣象服務領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和制度創新,必將成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新活力。促進現代農業、現代城市、現代物流、現代交通的健康發展,以及國家生態安全、環境安全、水資源安全、國防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必將成為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等能力建設的新機遇。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現代氣象服務體系和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的新引擎。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氣象發展道路,氣象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同時,發展的外部環境、內在條件不斷發生變化。當前,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氣象改革發展的關鍵環節、重要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明確,基本方略日臻成熟定型,氣象服務保障的職能作用日益增強,氣象事業發展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這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氣象主動適應、努力保障經濟發展新常態夯實了基礎。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氣象事業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與日益增長的需求差距明顯,氣象軟實力還不強,氣象核心業務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依然較大,面向2020年氣象現代化目標,科技支撐人才保障能力明顯不夠。轉變氣象發展方式,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提升氣象事業發展科技內涵,任務十分艱巨;隨著國家各項改革政策的出臺,氣象部門雙重領導以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和雙重計劃財務體制下的經費來源與人員身份多元化管理面臨著不適應的問題,深化氣象改革越來越牽涉深層次利益格局和體制格局調整。激發部門內改革動力,統籌設計和有效落實各項改革舉措,突破深化氣象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氣象業務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建設氣象強國任重道遠。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進一步激活發展內生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從規模速度型粗放發展轉向系統集成和成果應用並重的質量效率型集約發展,任務十分艱巨;隨著信息化、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新媒體、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氣象服務市場開放度不夠、服務能力不強不適應的問題日益突出。適應服務需求,開發服務資源,改革服務體制,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氣象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任務十分艱巨。為此,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敢於擔當、堅持發展,改革創新、主動作為,把服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

    (三)準確把握新常態下氣象改革發展的新任務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堅定不移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深化氣象改革,加快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全面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氣象現代化是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是現實與歷史的重大任務。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氣象事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是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我們要大力推進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氣象工作法治化,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氣象業務體系、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法治體系。推進氣象業務現代化,就是要按照國務院3號文件要求,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強局”戰略,強化科技和人才對氣象現代化的支撐保障作用。推進氣象服務社會化,就是要加快構建業務現代化、主體多元化、管理法治化的中國特色現代氣象服務體系,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正確處理好國家利益與部門利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調動社會力量,不斷改進公共氣象服務提供方式,解決無限需求和有限資源的矛盾,努力提高氣象服務效益。推進氣象工作法治化,是氣象工作政府化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就是要構建保障氣象事業發展的法律規範體系,依法發展氣象事業,把各級政府在氣象工作政策支持、財政保障等方面的責任制度化、法治化;把氣象部門履行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職能制度化、法治化;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把氣象業務、服務和管理等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現階段,要以信息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理念和方式推進氣象業務現代化。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數據存儲調用顯示分發技術、信息檢索計算分析應用技術等,使各類信息來源更豐富、質量更可靠、互通更快捷、共享更充分、應用更有效;要充分依託現代科技,整合、挖掘各類資源潛力,有效利用各單位、各領域、各層級現有的設施、裝備、人才、技術,減少重復投資和建設,建立合理的業務流程、工作分工、業務佈局和服務體系,使管理更加科學、集約、高效;要通過建立、修訂和完善各類規範、制度和標準,推動氣象探測、裝備保障、信息網絡、分析計算、數據質量、預報預測、應用服務、科技創新、人才建設、投資建設、科學管理的信息化和集約化水平,提升氣象業務現代化的質量、內涵和效益。

    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改革創新是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驅動發展,關鍵是發展理念要創新,發展觀念要轉變,將創新放在氣象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發揮其在全面推進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凝聚改革共識,保持改革定力,試點先行,守住改革底線,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堅持“面向民生、面向生産、面向決策”,堅持並完善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和雙重計劃財務體制,提高改革質量。要強化需求導向,重點抓好氣象服務體制改革,既要發揮好氣象部門“火車頭”的作用,也要構建起氣象服務“合唱團”,激發氣象服務的發展活力。強化問題導向,積極穩妥推進氣象業務科技體制改革和氣象管理體制改革。要大力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著力抓好資料同化、數值天氣預報、全球高分辨率氣候系統模式、資料質量控制與再分析技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核心業務技術的攻關突破,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和氣象科技內涵,建立集約高效的業務運行機制。要改革科技組織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有序競爭的人才保障機制、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開放合作,聯合部門內外和海內外優勢力量,集中各方資源,統籌部署重大研發任務,實施協同攻關,集中攻克核心關鍵科技瓶頸問題。要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機制,完善以技術突破和業務貢獻為導向的評價制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增強成果轉化應用能力,持續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和科技內涵。要大力推進氣象人才工程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積極培育創新型人才。

    積極培育發展新的增長點,著力提高氣象服務效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是氣象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我們要大力開發利用寶貴的氣象信息資源,主動與大數據、雲計算、新媒體、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融合,激發推動氣象服務發展新動力。要在災害保險、能源及大宗農産品期貨、公眾定制服務、公眾參與式氣象觀測預報等領域,在推動傳統産業的改造和新興産業的發展,支持新産品、新項目的發展中,激發社會市場對氣象服務的新需求。圍繞國家“三大戰略”,挖掘氣象保障服務需求潛力,拓展氣象保障服務領域,提高保障服務水平。切實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工作,在極端天氣氣候災害應對、節能減排、霧-霾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內政外交等方面,不斷豐富和拓展氣象服務的新內涵。

    三、2015年工作總體要求與主要任務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全年氣象工作,意義重大。2015年氣象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堅持以提高氣象事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法治建設,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全面提升氣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為此,主要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著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

    氣象災害防禦形勢嚴峻,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要切實履行基本職責,不斷加強能力建設,著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水平和效益。

    完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努力做到重大氣象災害與衍生次生災害預報準確,預警及時,信息傳播快速,確保預報預警信息發佈不出現失誤。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強化與各級防災減災及應急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深化防災減災資源整合與協調配合。切實發揮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體系建設效用。

    加強基層防災減災體系建設。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著力推動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融入式發展。推進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逐步納入地方基層組織體系和公共財政預算,納入地方政府“三定”方案和績效考核體系。推進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發佈手段融入地方社會治理體系和基層網格化管理體系,融入各部門減災示範社區、智慧社區創建,融入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發佈手段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和安全運維。推動將氣象信息員納入地方公共服務組織管理體系,加強管理與效能考核。

    依法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強化依法履職意識和責任,紮實推進氣象防災減災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依法規範政府、部門、社會和公民在防災減災中的責任和義務。推動建立政府主導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的社會應急響應機制。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單位極端天氣公共安全的依法監督職責。引導和鼓勵社會志願者參與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工作。

    提高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水平。強化風險防範意識,逐步建立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加強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建設災情信息管理系統,初步實現災害信息實時、快捷、綜合採集。開展颱風、暴雨、乾旱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災害風險區劃試點,發展定量化的災害風險評估業務,著力提高對地質災害隱患點、設施農業、交通氣象的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保險機構、紅十字會等組織在氣象災害風險轉移中的作用,建立重大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跨部門聯合調查制度。發展防災減災與公共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業務,逐步建立國家、省兩級氣象服務白皮書制度。

    (二)全力做好各項氣象服務

    氣象服務是立業之本。要始終把做好氣象服務放在首位,堅持“面向民生、面向生産、面向決策”,全力做好各項氣象服務。

    努力提升氣象服務“三農”的水平。創新氣象為農服務機制,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聯合會商和産品製作發佈機制,加強國家級與省級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的技術指導和支撐反饋,強化關鍵農時、重大農業氣象災害實時監測和定量影響評估服務。服務國家農業對外合作,繼續做好國內主要農作物長勢監測和産量預報,並逐漸向國外重點農産品和重點農業産區拓展。推進中央財政“三農”服務專項建設與現代農業示範區、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等的融合,深化基層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發展試點,推動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可持續發展。

    全力提高公眾氣象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方式,發展更加適應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公眾氣象服務。繼續加強氣象服務品牌建設,強化按需服務、移動式交互、智慧定位信息發佈,推進新媒體技術在公眾氣象服務業務中的應用。繼續推進氣象服務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事業單位、進工地,進一步擴大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佈的覆蓋面。

    做好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活動氣象服務。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大氣污染防治等重大任務,優化需求導向的服務機制,強化專項氣象服務業務。做好大型運動會和2022年冬奧會申辦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加強各項專業氣象服務。完成全國交通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深入推進交通氣象沿線精細化預報和高影響天氣短臨預報試點。繼續推進與住建部城市內澇防治合作。加強流域氣象中心業務能力建設,發揮服務防汛抗旱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等職責。與國土資源部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示範區建設。繼續做好海洋、森林草原防火、旅遊、電力等專業領域氣象服務。加強安全生産氣象保障服務。

    (三)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服務支撐工作

    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攸關當前和長遠利益的大事。要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科技支撐作用,有力保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

    強化氣候變化適應工作。加快建設中國氣候服務系統,強化傳統天氣氣候服務與氣候變化應對需求的融合。推進省級氣候變化適應工作。做好能源設施、城鄉建設、交通基礎等關鍵領域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建立極端氣候事件預警指數和等級標準,繼續開展氣候變化對特色産業和行業的影響評估。

    做好應對氣候變化決策支撐。做好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支撐工作,圍繞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氣候變化立法、我國二氧化碳峰值排放路徑和氣候變化適應等開展決策諮詢。積極參加IPCC未來規劃,科學支撐氣候變化公約談判,參與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深入開展氣候變化規律研究。強化氣候變化基礎數據建設,穩步推進全球氣候系統模式和區域氣候模式研發,繼續開展氣候變化檢測歸因研究,啟動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式研發。做好氣候變化最新科學進展和熱點問題的分析解讀工作。

    更加重視氣候安全工作。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確定中長期氣候安全目標,減輕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産、水資源、生態、能源、城鎮化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産的威脅,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強生態文明氣象服務。加強國家級、區域和省級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業務能力和運行機制建設。推進與環保部門聯合開展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和空氣質量預報。發展污染源減排措施效果評估業務。繼續做好生態脆弱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快推進區域人工影響天氣工程立項建設。實施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促進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開展全國貧困縣光伏發電資源評估與服務,組織開展風能經濟開發潛力評估研究。加強城市規劃、重大工程等氣候可行性論證服務。

    (四)全面深入推進氣象現代化

    氣象現代化是興業之路。要大力推進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氣象工作法治化,並將氣象業務現代化作為核心重點任務來推動,落實目標任務和主體責任,全面深入推進氣象現代化。積極發展現代氣象服務業務。認真貫徹第六次全國氣象服務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現代氣象服務體系的目標和要求,制定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發展指導意見,集約化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核心業務能力。強化決策氣象服務業務能力建設。研發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災害風險評估技術,發展基於影響預報的專業氣象服務業務。面向個性化服務需求,研發快速循環預報服務産品加工和産品檢驗監控系統。優化完善全國公共氣象服務共享産品庫。依託數據分析技術和新媒體,發展智慧化公眾氣象服務業務。

    深入推進現代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制訂現代天氣、氣候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著力提升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推進數值預報發展與應用,實現GRAPES全球模式業務運行,區域數值預報重點做好資料同化和産品應用工作。著力提高災害性天氣、局地性天氣的分析能力和預報技術。開展全國10公里分辨率的精細化格點全要素預報業務試驗。加強海洋氣象、空間天氣預報業務能力建設。實現第二代季節預測模式業務運行,進一步提高動力與統計相結合的客觀預測技術水平。加快推進MICAPS4.0、SWAN2.0和CIPAS2.0系統建設,繼續推進縣級綜合預報預警業務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召開第七次全國氣象預報預測工作會議。

    大力推進現代氣象觀測業務。強化綜合觀測業務的自動化、集約化、標準化,著力提高觀測質量和效益。開展國家天氣觀測網臺站遴選,加強國家基準站網建設,實現國家級臺站和其他臺站的分級管理。完成縣級綜合觀測業務平臺的試點工作並推廣。統一各類自動氣象站技術標準和數據格式,開展自動氣候站設備選型,提高觀測數據可同化水平。組織開展風廓線等觀測資料的應用試驗和觀測預報互動科學試驗,提高現代觀測資料的應用水平。規範溫室氣體等大氣成分業務,提高業務穩定運行能力。完成風雲二號G星在軌測試並投入業務運行,統籌在軌氣象衛星管理,優化地面應用系統設計,進一步提升氣象衛星和雷達觀測業務應用水平。加強國家級和省級計量檢定能力建設,啟動國家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分中心(新疆)建設。嚴格執行氣象專用技術裝備許可制度。

    著力加強氣象資料業務和信息化基礎能力建設。制訂氣象資料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加強氣象資料基礎工作。加快推進氣象數據格式標準化工作。以推進全球氣象再分析資料工作為抓手,優化氣象數據採集、收集、質控、存儲和應用業務流程。重點推進衛星、雷達等資料質量評估業務應用和同化工作。規範各類氣象資料質量和時效的考核評估。提高全國氣象廣域網傳輸能力。加快推進全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系統(CIMISS)業務化,推進國家、省兩級集約化數據環境建設。國家級氣象業務內網和中國氣象數據網上線運行。啟動實施國家級高性能計算機二期建設和氣象業務異地應急備份中心(上海)建設。

    進一步強化責任考核。出臺《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完善氣象現代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切實推進各項保障政策落地。國家級業務單位要積極主動履責,加強與相關單位互動對接,完成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年度任務。省級氣象部門要強化責任擔當,著力推進省級氣象業務現代化,有序推進縣級綜合氣象業務發展。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將氣象現代化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中。

    加強試點經驗總結與推廣。組織開展江蘇、上海、北京、廣東、重慶以及浙江杭州和寧波等第一批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試點總結評估,推廣試點經驗。加大對河南作為中部地區于2018年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試點省份的工作推進力度。針對東中西部各自不同發展特點,把握好東部率先,中、西部趕超的節奏。

    (五)著力深化氣象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源泉。要凝聚共識,密切跟蹤國家改革進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倒逼,以氣象服務體制改革為重點、以防雷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氣象科技體制改革為抓手,紮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認真落實氣象服務體制改革部署。要按照《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部署,以國家級和部分省級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為試點,創新發展氣象服務業務體制、服務供給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及專業氣象服務實體規模化發展機制,更好地發揮氣象事業單位在公共服務中的主體作用。推進中央和地方政府氣象防災減災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健全政府購買氣象服務制度。以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及大城市社區氣象防災減災為試點,培育基層氣象服務多元化提供主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納入地方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試點。成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中國人工影響天氣協會。以上海自貿區氣象服務管理和氣象協會組織為抓手,制定出臺氣象服務管理辦法、標準和規範,建立部門與社會組織對氣象服務的市場管理機制。

    加快推進防雷體制改革。依法加強雷電災害防禦工作的組織管理職能,發揮防雷減災在保障公共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方面的作用。以激發市場發展活力,提升服務能力和創新方式為重點,試點帶動,加快推進防雷體制改革,依法有序開放防雷檢測市場,強化法規標準建設和市場監管。統一準入標準,制定出臺全國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清理與改革要求不相適應的規範性文件,完善防雷相關法規標準及業務規範,加強防雷服務市場監管。重慶、廣東、浙江等試點單位要重點推進防雷工作政事企分開,發揮防雷服務行業協會作用,建立現代防雷企業制度,培育骨幹企業。

    穩步推進氣象業務科技體制改革。按照信息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發展要求,改革氣象業務體制,優化氣象業務佈局、業務系統和業務流程,提升氣象業務的效率和水平。通過試點建立省市縣三級集約化的業務佈局和業務流程,制定氣象業務系統平臺集約化發展指導意見。落實精細化氣象預報服務産品製作向國家級和省級業務集約的氣象服務業務技術體制。規範全國數值預報業務佈局,制定數值預報業務發展改革指導意見。強化預報預測質量檢驗考核工作。建立預報員團隊定量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改革科研組織管理方式,進一步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技術突破。深化氣科院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以技術突破與業務貢獻為導向的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強化中試基地與業務用戶參與成果評估,發揮學會等第三方機構在項目管理、科技獎勵和成果評價中的作用。完善合作共贏機制,引導利用國內外優勢資源參與重大核心任務協同攻關。

    密切跟蹤落實國家各項改革。及時貫徹落實國家關於科技體制、人事制度、財稅制度及其他改革政策。配合中編辦制定地方氣象管理權力清單指導意見。繼續推進氣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分類指導、上下協調、有序承接,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審批程序和事中事後監管措施,做到放管結合、監管到位。深化部門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管好用好財政資金。完善雙重計劃體制和相應財務渠道,積極爭取地方財政解決氣象部門職工的地方性津補貼。

    認真組織並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總結省級氣象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推進省及省以下氣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切實抓好各試點單位經驗總結,查找並解決存在的問題,創造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改革成果。

    (六)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始終是推動事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培養創新型人才,著力推進氣象信息化建設,有力保障和支撐氣象現代化。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核心攻關任務。發揮中央財政科技資金效益,落實四項研究計劃重點任務。做強部門科研院所,優化學科佈局,構建科研業務緊密結合的學科體系和協同攻關機制。加強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圍繞區域重大業務核心技術進行攻關。優化氣象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強化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的開放共享。建立氣象科技成果認定和分類評價制度。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和向技術標準的深度延伸。完善有利於激發創新活力的激勵制度。深入推進科技研發任務法人責任制落實。

    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強化人才工作“一把手”責任制。圍繞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組建核心技術領域創新團隊。完善人才和團隊的評價激勵等政策措施。深入實施“雙百計劃”、強基工程和青年英才培養計劃。加強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培訓。開展人才政策執行情況評估,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聯合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院校,加強氣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西部欠發達地區人才隊伍建設。

    加快推進氣象信息化工作。加強頂層設計,完成氣象信息化總體規劃編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氣象信息化標準規範體系建設,統籌氣象業務、服務、科研、教育培訓和行政管理等的信息資源和數據,逐步構建資源高效利用、數據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約的氣象信息化新格局。加強氣象信息化工作統一領導,開展國家和省級氣象業務信息化建設試點,推進氣象信息化總體規劃實施,推進“氣象雲”工程建設。建立氣象信息化社會運行保障機制。

    提升開放合作質量效益。制定新常態下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合作計劃及方案,深化省部、部際合作。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等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發展全局,做好第十七次世界氣象大會參會等重要國際氣象合作機制建設工作。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多雙邊氣象合作,提升國際引智和培訓工作水平。加強氣象援外工作。繼續做好港澳臺及周邊區域氣象交流合作工作。進一步規範外事管理,加強國際合作隊伍建設。

    切實抓好規劃實施和編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好氣象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總結評估,積極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重大專項規劃起草,組織編制“十三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氣象事業發展重大工程和建設任務。加快《海洋氣象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年)》、氣象衛星應用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強化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等項目的統籌建設與管理。開展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工程、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一期工程竣工驗收。組織召開全國氣象部門西藏工作會議。完善對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及艱苦臺站工作方案。紮實推進新疆兵地氣象融合發展。重視和支持基層氣象臺站能力建設。

    (七)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

    氣象工作法治化是新時期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要堅持依法發展、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全面提高氣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進氣象立法和標準化管理。積極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涉氣象法律草案和國務院涉氣象行政法規起草。繼續推進氣象災害防禦法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條例的立法進程及《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修訂。突出各地氣象事業發展特色,加快推進地方氣象立法步伐。切實提高氣象標準質量,不斷強化標準執行。加快霾等重點標準的制修訂,建立以標準為依據的業務管理工作機制,清理修訂完善現有業務規範,制定標委會績效評價指標,開展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提升依法履行氣象社會治理能力。全面梳理氣象行政管理職能,制定氣象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完善並實施氣象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管理辦法和指導標準,做好氣象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及時制止和查處違反氣象法律法規的行為。繼續開展防雷綜合治理督導檢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提高依法管理氣象事務水平。完善學法、用法制度,增強幹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推動改革發展的能力。完善重大決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積極推進國家和省級氣象部門法律顧問制度。突出抓好局黨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事業發展重點目標、深化改革各項任務等的落實。改進目標管理,完善綜合考評體系。重點解決不落實、難落實問題。強化職能調整和下放的銜接和後續工作。

    (八)全面加強部門黨建和文化建設

    加強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證。要強化責任,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廉政和制度建設,營造奮發有為團結和諧氛圍。

    把從嚴治黨要求貫徹各項工作始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明黨的各項紀律。自覺把維護黨中央權威、遵守黨的政治規矩落實到全部工作中去。持續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有關制度。進一步精簡公文數量,提高公文質量。強化會議管理監督,提高會議質量效率。厲行勤儉節約,嚴肅查處違反“約法三章”問題。持續反對“四風”,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檢查,鞏固拓展活動成果,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繼續抓好機關作風建設月活動。

    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直接責任。各級黨組(黨委)要統籌謀劃,把黨風廉政建設貫穿于各項工作的全過程。要緊緊抓住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級級落實責任,強化黨組(黨委)責任擔當,細化主體責任,建立責任臺賬,對主體責任不落實或落實不力的要嚴肅問責,要分級開展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輪訓工作。

    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各級紀檢監察機構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切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確保黨的紀律剛性約束。加強信訪案件線索管理,健全完善問題及時發現、案件有效查處機制。加大查辦案件力度,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案雙查”。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做好審計結果整改落實,嚴肅整改問責。改進和加強巡視工作,特別要加強對基層單位、企業實體的巡視。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嚴格執行《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制定氣象部門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並組織落實。認真研究、推動解決部門黨建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格黨員發展與管理。建立健全黨建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推進電子黨務。

    加強領導班子和氣象幹部隊伍建設。修訂印發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實施意見,開展貫徹落實專項檢查。加強司局級後備幹部的選拔和培養。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繼續做好司局級領導幹部、地市局長、縣局長和處級領導幹部輪訓。從嚴管理監督幹部,認真落實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領導幹部要把好選人用人進人關口,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影響謀取私利。做好違反幹部任用標準程序等問題的重點整治工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雙先”表彰會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做好新形勢下老幹部工作。

    加強氣象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進一步發掘和宣傳氣象部門先進典型,大力弘揚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以及“準確、及時、創新、奉獻”的氣象精神。以紀念紅軍長征80週年與人民氣象事業70週年為契機,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結合“學雷鋒”活動,宣傳志願精神,推動志願服務,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總結交流氣象部門全國文明單位建設經驗,深入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營造奮發有為團結和諧氛圍。充分發揮群眾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用好工會組織的崗位建功平臺,積極開展行業技能競賽等崗位建功活動。繼續開展青年基層調研實踐活動,深化“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組織好廣大婦女同志立足本職崗位做貢獻。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僑聯的作用。關心幹部群眾的冷暖疾苦,搭建解決幹部職工實際困難的平臺,完善幫扶體系。積極開展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營造健康和諧氛圍。

    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全力做好各項氣象保障服務,挑戰多,責任大,任務重,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團結一心,紮實工作,為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更好地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