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地方發展要跟上“新常態”節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8 07:1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在一定速度基礎上,側重關注結構與質量、幸福與平安,才是理性之選 

  近期,各地進入“兩會時間”,這也是觀察中國地方治理的“窗口時間”。

  推開會場之窗,一股新風撲面來。會風簡樸、報告簡潔、充滿特色,而最引人注目的變化,莫過於經濟類的數據指標:河北從去年的8%降到7%,青海三江源堅持不考核這一指標,上海乾脆徹底取消,而陜西仍要衝上兩位數……地方兩會釋放的這些信號表明:各地正在因地制宜,理解、適應、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總的來看,與全國GDP從高速向中高速的回落相匹配,各地指標或多或少在調控。一個可計算的事實,就是中國GDP總量已經今非昔比,63.6萬億元的體量,哪怕只有7%—8%的增速,實際增幅都不得了,所帶動的企業效益、就業人口都是天文數字。放到各個省來看,也同樣如此,民生、基建所需的財稅收入,都會有保障。因此,著實沒必要過分糾結快慢,在一定速度基礎上,側重關注結構與質量,幸福與平安,才是理性之選。

  由是,我們在各地兩會的報告裏,讀到了更豐富的內容。地區生産總值超過4萬億元之後,浙江繼續強調“保綠水青山”;首都北京,發展的首要問題直指人口;而在寧夏和重慶等地,“法治”成為提案的關鍵詞,公眾參與、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審判公開、防止權力濫用,中央頂層設計逐步落地延伸。最為共通之處,當是全面深化改革,比如大多數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聚焦了國企改革,表明“混改”進入深化階段。各個領域的改革都在摁下“快進鍵”,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轉身,凝聚在報告的字裏行間。

  然而,步入新常態,不等於不要增長了;清醒對待GDP,不等於不要GDP了。各地的發展情況千差萬別,上海可以不再關注GDP指標,可中部地區的太原,增速回落的成績單,仍然令市長羞愧。事實上,幅員遼闊的國土上,有的東部沿海城市邁入發達行列,有的中西部地區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點,比如內蒙古的“扶貧脫困”,僅去年一年就需投入100多億元。可見,治大國不能一刀切,只可分類烹小鮮,速度該漲的還得漲。

  其實,從中央到地方,降下來的GDP增速,本質上屬於一種預期性約束。7%也好,8%也罷,只是底線要求,只為減少“錦標賽式”的金牌壓力。如同真正的優等生從不是家長們逼出來的,好馬會“無須揚鞭自奮蹄”,好的增長潛力也不是硬壓出來的。把擔子放下,集中精力改善發展軟環境,簡政放權,為企業自主壯大提供公平競技的舞臺,效果將更好,反過來還會“逆襲”,帶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這一點,千金不換。

  數字減負的背後,是政績觀的矯正。以往,為了追求漂亮的工作報告,一些地方熱衷於互相攀比、寅吃卯糧,土地財政、融資平臺搞得不亦樂乎,結果嚴重傷害長期發展的內力。欲取之,必先予之,把GDP這根緊繃的弦松下來,目的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言,是為“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當省、市、縣各級治理者的目光,從單一的增長率轉向綜合的新常態,中國經濟必將綻放新的生機與活力,不啻一場“二次革命”。

  簡約,但不簡單;説到,更要做到。法治中國,法定責任必須為。速度、結構、質量,兩會上的各項指標,都是各級政府向代表、委員作出的莊嚴承諾,具有法定效力,當盡全力兌現。有嚴肅的落實,有嚴苛的問責,地方兩會的陣陣新風,定將為“十二五”收官、“十三五”開局,吹來更好新氣象。

責任編輯: 郭璐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