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場 提升我國治污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8 19:2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2015年1月28日15時,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作客中國政府網,就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圖為訪談進行中。中國政府網 潘巧文 攝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改革創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我們為什麼要推行第三方治理?推行第三方治理將給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現狀帶來哪些改觀?怎樣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市場的活力?政府部門又將為此出臺哪些配套措施和政策?1月28日下午,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作客中國政府網直播間,回應網友關心的熱點話題。

    王善成談到,制定出臺《意見》總體考慮是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企業等領域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産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通過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健全統一規範、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場,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同時通過建立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不斷提升我國污染治理水平。

    他認為,《意見》鼓勵由專業化環境服務公司對排污企業的污染進行污染治理,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通過專業化治理手段,發揮治污的規模效應,有利於降低治理成本,進一步提高治污效率和效果。同時,通過第三方治理拓寬環保投融資渠道,倡導鼓勵第三方企業進行污染治理,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的活力,一方面緩解政府在環境公用設施集中建設期資金壓力,另一方面擴大全社會的環境治理投入。王善成説,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還可有效拉動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環保産業由單一的産品和設備製造、工程建設,向設計、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等為一體的綜合環境服務轉變;推動環保産業以及與環境相關的服務業、保險業、金融業的發展,形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環境公用設施建設作為《意見》所確定的推行第三方治理兩個重點領域之一,王善成以實現“三個化”、完善“兩機制”和探索“一模式”來概括其核心改革任務,即實現運營主體企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完善投資回報機制和公共環境權益保障機制,探索通過改進完善政府審批方式,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動實行“聯合審查、並聯審批”模式。目標重點有“兩個基本”,即到2020年,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用體制改革要基本完成;高效優質可持續的環境公共服務市場體系要基本形成。

    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是推進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王善成指出,《意見》在這方面也進行了部署要求。第一,通過擴大市場規模、加快創新發展、發揮行業組織作用、規範市場秩序、完善監管體系等,營造良好的第三方治理市場環境。第二,從完善價格和收費政策、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發展多層次環保資本市場等,強化政策引導和支持。第三,鼓勵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推進排污權交易等。他特別強調,《意見》明確規定要加大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對排污企業的監管,規制企業必須達到環保的要求和標準,達不到就要被嚴厲處罰。

    王善成表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為一種新的治污模式,要把它推進實施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貫徹落實好《意見》,確保第三方治理取得實效,的確要求政府在很多方面發揮好作用。總體上説,在新的環境治理體系中,政府角色定位,應由以前的污染治理主導實施者轉變為污染治理的引導合作者,重在負責制定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規範、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創新投資運營機制;加強政策扶持、激勵,強化市場監管、環保執法,為廣泛的第三方參與環境治理營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也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平等的機會。為此特別要做好保障居民合法權益、第三方治理投資回報率的測算、尊重企業自主地位和公平公正遴選優質第三方環境服務供給者等幾方面工作。在談到堅持市場化運作進行委託時,他著重提到,不搞違背企業意願的“一刀切、拉郎配”,要通過市場的機制去引導和鼓勵第三方治理。王善成同時説到,政府部門要扮演好監督者角色,首先要通過健全機制防止權力尋租、防止腐敗産生。

    在回答網友關於政府監管尺度和底線的問題時,王善成説,尺度和底線就是要保證市場的良性發展,市場秩序的正常維護以及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最起碼要保障公民的環境權益,第三方治理企業一定要保證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對於大家所關注的如何避免出現推諉扯皮,明確責任主體的問題,王善成回應道,對環境公用設施領域,政府委託環境服務公司治理,是環境服務的購買方,污水處理廠或者垃圾處理廠沒有處理好或運營好,治理企業要承擔這個責任。對工業企業來説就要區別對待,排污企業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法律法規標準以及排污企業的委託要求,承擔約定的污染治理責任。(穆淼)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