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 提升傳染病防控體系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4 15:46 來源: 衛生計生委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做好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 提升傳染病防控體系水平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解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的意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一份專門指導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工作的重要文件,對進一步加強我國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維護防治人員健康權益,調動防治人員工作積極性,保障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提升我國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各種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世界範圍的艾滋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等新發傳染病此起伏彼,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如近期西非暴發的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由於西非國家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健全,公共衛生能力薄弱,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不力,截至1月21日,西非三國幾內亞、利比裏亞、塞拉利昂有828名醫務人員感染埃博拉病毒(僅塞拉利昂就有296名醫務人員感染,221名死亡),不僅造成巨大損失,也對社會造成極大恐慌。短短幾個月內,在各國嚴密監控防範下,仍然波及了9個國家。特別是在美國出現了多名當地醫護人員在救護埃博拉患者時被感染的案例。除高度致病的新發傳染病外,一些導致人體嚴重疾病甚至死亡的原有傳染病不僅沒有被很好控制或消除,有的還有上升和擴展、蔓延。如肺結核病,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耐多藥結核菌,在臨床上幾乎無藥可治。近年來,在羊群中傳播的布氏桿菌病,也越來越多地感染人類。傳染病的痼疾是人群健康、社會穩定的巨大威脅。

二、傳染病防治人員開展傳染病現場調查、診斷檢測、治療、科研和疫苗研發都可能接觸病原體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廣大疾控人員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總是奮戰在防治傳染病疫情的第一線,與疫情做最直接的戰鬥,在開展傳染病現場調查、診斷檢測、治療、科研、疫苗研發、指導臨床救治過程中,疾控人員或是需要操作病原材料,或是接觸患者和污染的環境,面臨著感染風險。由於職業原因,傳染病防治人員不能在疫情面前退縮,必須站在第一線,他們是公共衛生安全最重要的守護者,但同時也是最大的潛在受害者。

傳染病防治人員也是結核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國對1995-2010年關於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務人員結核感染和患病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發現,我國醫務人員的結核感染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醫務人員的結核病患病率也比一般人群高,對醫務人員感染結核的危險因素分析顯示,其結核感染和患病風險主要與在工作場所暴露和感染預防控制措施不足等有關。因此,必須重視對傳染病防治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

由於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導致傳染病防治人員感染或社會恐慌的事件也屢見不鮮。近些年來,由實驗室操作不當造成的人員感染和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對公共衛生防控和人員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和威脅。2004年4月,中國曾出現“非典”病毒實驗室洩露導致出現9例“非典”確診病例,近900人被醫學觀察。去年,美國疾控中心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也曾誤將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從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帶出到了普通級別的實驗室,引起了美國政府和國際上同行的高度關注。這反映出對操作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安全管理不能有須臾麻痹。為了安全、有效地開展人感染致病微生物的防控工作,我國對病原微生物根據危害程度採取分類管理,在2006年發佈了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在166種病毒中,規定了29種為一類病原體,其中20種病毒的培養研究需要在最高等級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進行,其中就包括埃博拉病毒。

三、生物安全實驗室是保障傳染病防治人員防護水平的重要設施

為了不斷提高我國烈性傳染病防控能力,適應不斷增加的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現場和實驗室操作,需要在硬體設施和管理軟體上不斷改進和加強。《意見》特別指出,要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條件建設和管理。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擔負著檢測大量含有各種致病病原的組織、血液、體液及痰液等標本的任務,這些標本可以通過溢灑、氣溶膠、容器刺傷等不同方式對檢驗人員和環境造成危害。安全的生物安全實驗室條件不僅保護傳染病防治工作人員,降低標本轉運、保藏、檢測等環節的感染風險,同時還保證了周圍環境不受污染,保障實驗室外部其他人員安全。

為防止實驗人員的感染以及防止感染物的外泄,要採取恰當的實驗室操作和實驗程序,使用有效的實驗室安全防護裝備,對實驗室的設施、佈局進行科學配置。這既涉及房屋、設備等硬體建設,也涉及人員管理、操作規程等軟體建設,包括實施實驗室合理佈局流程、配備安全設施設備、實驗室人員生物安全防護、嚴格標本和醫療廢物的處理等,同時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防範意識,加強生物安全具體操作技術培訓,對實驗室定期進行生物風險評估。

傳染病防治人員在對具有高危險性和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或者傳播途徑不明或未知的、危險的致病因子進行研究時,需要更高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條件。

隨著國際人員交流日益廣泛和頻繁,原來地理上偏遠、發病人群局限的高度危害的傳染病,像埃博拉出血熱等在短時間內遠距離傳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每一個國家都有可能成為防控的前線。《意見》指出,要推進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建設。由於我國尚不具備埃博拉出血熱等極端凶險的烈性傳染病病毒分離培養、動物實驗等活動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導致無法開展此類傳染病的檢測和防控研究,使得在極端凶險的烈性傳染病病原學研究、診斷試劑研發處於停滯狀態。一旦此類傳染病疫情在我國暴發流行,勢必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公眾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所以,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建設是保障國家公共衛生安全和維繫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的重要內容。

高防護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和各種設施、設備,是烈性傳染病防控的安全保障,是對傳染病防治人員的保護,這些設施的建設和使用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而不是增加了風險。

四、疾控系統是傳染病防治的主要工作體系,綜合能力還需大大加強

疾病預防控制系統是我國傳染病防控的主要工作體系,在“非典”之後,我國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更加重視和關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建設,國家、省、地(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的硬體設施得到了加強,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發展和公眾健康需求提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綜合能力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尤其是疾控體系專業隊伍的發展明顯滯後,疾控機構的人員安全防護和收入待遇還存在較大問題,需要大大加強。

《意見》指出,要完善傳染病防治人員工資待遇傾斜政策。目前,傳染病防治人員可以享受的津貼只有最高每個工作日9元的衛生防疫津貼一項,該政策從2004年實施至今,並沒有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沒有起到對傳染病防治人員待遇傾斜的政策作用。對於傳染病防治人員的臨時性工作補助,我國也還沒有統一規定。在援助西非開展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國各級疾控機構派出多批醫療檢測隊、公共衛生師資培訓隊等援非專業技術隊伍,當地工作環境非常複雜,隊員們工作時有感染埃博拉和其他高危害傳染病、寄生蟲病的高度風險。但是對於這些派出人員的臨時性工作補助也苦於沒有相應政策文件的參照,待遇無法保障。因此,有必要建立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津貼和臨時性工作補助制度,確保傳染病防治人員薪酬待遇。

總之,《意見》的印發,是黨和政府對戰鬥在抗擊病魔第一線的傳染病防治人員的關愛,是促進我國疾控體系發展的重大政策。面對當前全球傳染病疫情頻發、傳播風險上升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的安全防護,事關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是政府和全社會共同責任。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並落實相關安全防護政策措施,保護傳染病防治人員健康安全,為億萬群眾築起阻隔疾病傳播的“防火墻”。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