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在江蘇調研時,習近平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論述。 2015年2月,全國“兩會”前一個月。在省部級幹部研討班上,習近平再次開講“四個全面”,系統闡述治國理政的戰略佈局。 今年,是全面深改的關鍵之年,也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過去的一個多月,中國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設計,邁出了“關鍵之年”“開局之年”的第一步。
行動 “四個全面”蹄疾步穩 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新年首次會議。從小組成立之日算起,一年內已召開9次會議,開啃的都是諸如財稅、戶籍、司法、農業、教育等事關全局的體制改革“硬骨頭”。 而今年1月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也吹響了全面深改的“集結號”。面對經濟新常態,各地主動在GDP指標上“踩剎車”,將注意力更多放在調整結構、産業升級、化解産能上;各省份或從自身區位出發,或“抱團取暖”,對接“一帶一路”、自貿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國企改革、養老體制、治理霧霾等議題,也在各地“兩會”上多次出現。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用“一堂大課”來展示力度與決心。2月2日的省部級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專題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近平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他告誡各級領導幹部,黨紀國法不能成為“稻草人”,領導幹部要學法懂法,將自己放在“法治之下”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不能以權壓法。 新年,全面從嚴治黨的腳步依然鏗鏘有力。2月5日,中央六個巡視組向專項巡視的單位反饋意見,指出問題,要求整改;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的“紀律審查”和“監督曝光”兩個欄目,依然在持續不斷地更新消息,既有“打虎拍蠅”,也有對違反八項規定問題的曝光。而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更提出“政治規矩”的重要性,強調紀律和規矩的約束作用。 而以上三個“全面”的穩步推進,都明確指向一個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闡述 “四個全面”邏輯清晰 2月2日的省部級幹部研討班,是習近平首次在正式場合闡述“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新論述,“四個全面”之間的邏輯關係令人關注。 習近平指出,在這一戰略佈局中,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是三大“戰略舉措”。 從四者的關係來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可能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領域突破利益的藩籬,挖掘社會的潛力,刷新體制機制;而在這一過程中,只有按照法治的方式治國、辦事,才可能為改革提供長久的保障,保證航向不偏離、成果能固化;而要達到這些目標,作為領導這一進程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産黨必須做到上下一心、團結有力。因此,重塑政治生態、強化政治規矩、凈化黨的肌體,就成為迫在眉睫、也利於長遠的重大部署。 三個推進器,一個大目標,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展望 “四個全面”任重道遠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必須看到,落實“四個全面”,我們依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比如,國內的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鋼鐵、煤炭等行業還有過剩産能需要化解,國際經濟環境依然不景氣,民營企業融資難、實體經濟發展困難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收入差距、環境污染、民生保障等問題,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 而在簡政放權的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依然存在地方跟進不到位的問題,權力依然還有尋租的空間;高壓之下的“四風”問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出現反彈的苗頭;反腐重拳下,依然有幹部“不收手”,權力的籠子還沒有完全紮緊,法治體系還不健全,官員還沒有完全從“不敢腐”上升到“不能腐”、“不想腐”的地步。 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任何一個領域的遲滯、落後,都可能成為制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短板。 開年一個多月,“四個全面”的戰略目標更加明晰,戰略舉措更加有力。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凝聚一心、找到抓手,逐個突破、全面推進。這條路註定艱苦卓絕,但中國已經不會再錯過偉大復興的戰略機遇。(記者 申孟哲)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