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關負責同志及專家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8 16:0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立德樹人 做社會價值引領的時代先鋒
——高校有關負責同志及專家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 施雨岑、王思北、劉奕湛)在當下網絡資訊飛速傳播、各種思潮涌動的時代,高校已不可能像過去一樣置身於象牙塔內。那麼,“天之驕子”們除了學好知識、做好科研外,還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嗎?高校又該如何幫助“90後”大學生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于行?

    “喪失了自己的價值體系,就像沒有了靈魂”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朱健説:“大學生在高校求學深造,除了智力成才,更重要的還在於精神成人。你不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和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有其他的思想文化觀點充斥和佔領他們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韓震分析,如今高校德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更多的是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這在心態上就容易導致人們視西方文化比我們先進,從而更容易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對中國自身的價值規範反而産生排斥情緒。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帶來的社會分化、利益格局多樣化及價值觀多元化,都導致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困難。”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高校要放棄對師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形勢下高校德育的基本遵循,也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由之路。”談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育人工作的意義所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吳潛濤這樣概括道。

    韓震將這項工作提升到了全民族的高度:“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就是這個民族的靈魂。如果我們喪失了自己的價值體系,就像一個人沒有了靈魂。沒有了靈魂,必然陷入文化虛無主義;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必定成為無根的浮萍,陷入沒有方向感的存在狀態。”

    “講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語言的神奇力量”

    韓震坦言,在今天的高校裏,宣傳思想工作並不好做,一些思想理論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許多學生上課只為應付點名、考試等,並沒有真正入腦、入心。我發現思政課堂上有許多‘低頭族’,不是看別的東西,就是在上網。時間長了,思想理論課教師也往往失去自信。”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吳潛濤認為,原因之一在於語言。“講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語言的神奇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深入社會實際、深入學生生活,做大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只有秉持教書育人理念,了解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語言風格,真正學會用大學生常挂‘嘴邊’的話,用大學生身邊熟知的事,才能有感召力地講明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人生‘總開關’的奧秘。”

    “我們內心牢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就是講政治,但卻不能言必稱政治;灌輸式、表態式的説教,無法和同學在一個頻道上對話、交流和引導。”朱健建議廣大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結合國家“政治”需要和學生“思想”需求,給同學“講道理”,引導同學在明辨中明理、在篤實中篤信。

    “以平等對話代替居高臨下”

    顯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不單單是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任務。專家們認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絕不是人人都天天背誦概念就“萬事大吉”,而是體現在高校所有的工作環節中,滲透在師生員工所有的言行之中。價值觀需要在體驗中內化,在實踐中昇華。

    起源於延安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以培養外交、外貿和外宣人才著稱。因此,學校因勢利導,經常邀請老教師、老領導回校給在校大學生講述學校的“紅色基因”,請已經成為大使、駐外記者、著名翻譯的老校友來講國家的發展,增進師生的政治認同和國家認同。

    “用軟性滲透替代直接灌輸,以平等對話代替居高臨下。” 韓震説:“不能把這項工作生硬地看成一部分人教育另外一部人,而應該是一個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

    上海交通大學在大力宣傳優秀在校生和年輕校友先進事跡、讓在學生中具有高人氣的名師通過書信形式為新生或畢業生群體寄語等活動的同時,還嘗試在專業課程中開發一些德育課程,或提煉出部分德育課程內容,這種做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效果非常顯著。朱健介紹説,“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給一年級學生上《船舶導論》課時,第一課就把同學們帶到造船的現場去參觀和感悟。熱氣騰騰的造船現場,激發了他們作為造船人的使命,以及為建設造船強國奮鬥的責任感。”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