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抓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發展。農業生産穩定發展,全年糧食産量達到60710萬噸,比上年增加516萬噸,實現了“十一連增”,糧棉油、肉蛋奶、果蔬魚等農副産品産量生産穩定。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主要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1%,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989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比降到3:1以下。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近年來,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用於農業農村建設的比重均超過50%。大力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目前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57項,其中2014年新開工17項。全年安排用於糧食生産的中央預算內投資達到224億元,比上年增加22.7%,其中安排119億元用於《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800個産糧大縣田間工程建設,畝均中央補助投資由400元提高到1200元。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退牧還草、石漠化治理等重點林業和生態工程,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央確定的再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等任務超額完成。 三是農村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緊緊圍繞解決好“三個1億人”問題,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村宅基地、徵地制度等改革試點方案。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發佈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等文件,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比例已達30%左右。完善農産品價格和市場形成機制,啟動實施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印發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提出了統籌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等7大工程措施,著力修復産地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制定印發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實施意見,加快建立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中央1號文件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四化同步發展”和“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 第一,繼續加大惠農強農政策力度。一是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比重不下降。健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制度。二是創新涉農資金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下放審批權限,有效整合財政涉農建設性資金。切實加強涉農項目事中事後監管。三是繼續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重要農産品臨時收儲政策。總結新疆棉花、東北地區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戶。積極開展農産品價格保險試點。合理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儲備規模。完善國家糧食儲備吞吐調節機制,落實新增地方糧食儲備規模計劃。 第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要在做強農業的同時,通過更有效的組織方式和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把農村一二三産業的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實現共贏。一是延伸農業産業鏈條,打造農業全産業鏈。支持主産區發展畜牧業、糧食加工業和農産品精深加工。加快發展農業服務業,創新流通方式和流通業態,推進電商與實體流通相結合,完善農産品流通骨幹網絡,推進各種形式的對接直銷。二是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拓展農業發展空間。要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縣)一業,壯大縣域經濟。三是將新技術、新的經營業態、新的商業模式等引入農業,積極利用電商、物流等現代商業模式對農業生産經營方式進行改造。四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産業鏈增值中獲取更多利益,合理分享初級産品進入加工銷售領域後的增值利潤。 第三,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關係全局、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一是要充分發揮好重大水利項目審批部際協調機制的作用。強化指導協調服務,幫助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協同加快項目審核審批進度。二是加大工程建設投資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要盡最大努力向重大水利工程傾斜,並及早謀劃考慮今後幾年的工程建設資金籌措問題。三是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印發實施《關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的實施意見》,啟動一批引入社會資本、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試點項目,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第四,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工程建設,繼續加大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投入力度,並進一步向産糧大縣和口糧品種傾斜,著力建設高産穩産商品糧生産基地,把全國800個産糧大縣打造為糧食生産功能區。二是編制實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等生産發展規劃,引導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不斷優化,促進重要農産品生産向優勢産區集中,提高生産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三是繼續支持新疆優質棉基地、海南冬季瓜菜生産基地、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和海洋漁船更新改造,保障重要農産品市場供應。四是修復産地環境,啟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東北黑土地保護等試點,力爭總結出一批成功治理範例和適用模式,為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奠定基礎。 第五,加強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一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建設工作,推動示範區在規劃實施、制度建設、投入機制、科技支撐等方面開展探索。二是增加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開展擴大天然林保護範圍的政策研究,爭取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業性採伐。繼續做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強森林防火、林木種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護區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強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做好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二期規劃編制工作,繼續加強京津風沙源治理,抓好青海三江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川西藏區等綜合治理工程,構建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 第六,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如期完成“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任務,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和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路建設。完善農村沼氣建管機制。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統籌搞好農戶抗震改造。基本完成國有林區棚戶區、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二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積極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擴大農村地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強農村基層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能力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支持建設多種農村養老服務和體育設施。三是抓好農村扶貧開發。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和基本公共服務。 第七,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一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引導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創新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方式。鼓勵發展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完善對糧食生産規模經營主體的支持服務體系。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鼓勵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二是分類實施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三是深化水利和林業改革。建立健全水權制度,開展水權確權登記試點,探索多種形式的水權流轉方式。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和運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和國有林區改革。四是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全國性為“三農”提供綜合服務的骨幹力量。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創新體制機制,理順政企社會關係,深化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股權多元化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全面增強農墾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不斷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持續增加、涉農貸款比例不降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