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鞭炮惹的禍?——“春節霾”引發的思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9 17:5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敏、楊毅沉、倪元錦、楊玉華、李斌、梁建強、方列)來自公安部的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130個城市出臺煙花爆竹禁放措施,有530余個城市出臺限制燃放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禁令,倡議人們春節減少燃放鞭炮的同時,對違規燃放實行1萬到5萬元不等的處罰。

    被稱為史上“最嚴禁燃令”下,大家期盼的“春節藍”是否出現?能否持續?“新華視點”記者在各地調查發現,許多大城市人們燃放鞭炮的行為有所減少,然而短時污染還是讓PM2.5指數曲線“飄紅”直至爆表,鄉村這一平日裏容易忽略的“霧霾陣地”也擋不住“霾鎖春節”。

    除夕夜100多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污染

    “今年小區放炮的人明顯比往年少。”西安碑林區居民劉廣安説,“與往年初一一大早出門到處是鞭炮垃圾無處落腳相比,今年環衛工的工作量應該會小一些吧。”

    雖然很多城市放鞭炮的人確實少了,但除夕夜許多城市依然陷入霧霾。記者初步統計,全國共有106個城市在18日(除夕)20時之後至19日上午10時這一時間段內,空氣質量指數達到過六級嚴重污染(AQI指數超過300),其中河北、遼寧、北京等省市多地出現連續嚴重污染,其他大部分城市都是在19日淩晨出現過1-2個小時的瞬時嚴重污染。在天氣網發佈的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指數排行榜(截至19日上午10時)上,323個城市中仍有7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被列為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

    北京市民陳先生感慨:“除夕一早,剛因為‘春節藍’發朋友圈炫耀,結果到晚上就全城鞭炮聲聲霧霾重重了。”據介紹,除夕跨年夜,北京市PM2.5峰值濃度略高於去年。受“煙花爆竹集中燃放”“弱風等相對不利擴散條件”共同影響,正月初一(19日)0至1時,北京市PM2.5濃度峰值達到410微克/立方米左右,略高於去年同期的367微克/立方米,增高12%。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李雲婷説,可以從監測數據中看到,除夕夜間,不管擴散條件好或是不好,燃放都會在短時造成非常高的污染物濃度,短時空氣質量會達到“5級重度污染”“6級嚴重污染”。

    北京市近年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監測結果表明,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等多項污染物的濃度産生明顯影響,瞬時濃度會達到極高水平,尤其在不利於擴散的天氣條件下,影響更為顯著。“擴散條件”持續不利,煙花爆竹燃放産生的污染物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會相對更長一些,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時間也會持續得更長一些--就好比“消化不良”。

    一個鞭炮會産生多少霾污染?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燃燒與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上官文峰教授團隊的實驗結果,將一串千響鞭炮中的3只小鞭炮在30立方米的測試艙中燃放,産生的PM2.5濃度為1230微克/立方米,該數據為爆表值500微克/立方米的2.46倍,意味著每只鞭炮燃放産生的PM2.5質量為12300微克。也就是説,燃放1個鞭炮足以讓10立方米內的PM2.5嚴重爆表。

    春節“霧霾也下鄉”?

    記者在各地採訪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隨著大波人群返鄉,路上車輛甚少,大城市總有那麼幾天“春節藍”;相反,農村這個過去一直被忽略的區域卻到了名副其實的“霧霾季”。

    在一些地方,流傳千年的“舌尖上的美味”由於傳統製作方法,短時間內會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的説法並非那麼可笑。

    進入臘月之後,重慶大足區等地進入了臘肉熏制高峰期,馬路邊林立著各色油桶灶,一些集中區域整天籠罩著煙霧。大足區城郊累豐村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主城區“禁熏”,一些市民就將灶轉移到城鄉接合部,對環境確有一些影響。

    重慶市環保局近期對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PM2.5來源進行解析發現,生活污染在PM2.5中佔比由10%上升為16%,煙熏臘肉、露天焚燒及數千口“柴火雞”土灶燃用柴火等高污染燃料是主要污染來源之一。

    記者返鄉還發現,日益增長的鞭炮消費是農村春節霧霾的重要原因。“現在村裏一些人外出打工回鄉,總會放一大堆鞭炮,顯示過去一年賺了錢。”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滾貝侗族鄉文化站站長韋斌告訴記者,據統計,去年滾貝鄉春節期間煙花爆竹銷量達四五十萬元,不僅浪費錢還造成污染,“去年除夕,我從吉羊村到鎮上值班,只有兩公里路程,平時開車只要5分鐘,那次用了半小時,一路上全是煙,路都看不清。”

    廣西柳州市滿地寶煙花爆竹有限公司負責人石科告訴記者,與城市煙花爆竹銷量接連下降相比,農村煙花爆竹銷量卻在年年上漲,包括市郊的煙花爆竹的銷售也在增長,“農村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改變不了,一些人掙了錢回家還是想放些鞭炮熱鬧一下,也有攀比思想在作怪。”而且,“還有一些城裏人因為城市限放,索性到郊區或農村‘放個痛快’。”

    安徽省煙花爆竹協會專職工作人員李帥告訴記者,從該協會的110余家煙花爆竹銷售企業的銷售統計分析,近年來,農村地區的煙花爆竹銷量逐年增長,僅在安徽潛山縣一年的銷量就不低於5000萬元。“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非常重視年節的鞭炮煙花消費,已經變成了農村百姓的一種祈福行為和娛樂方式了。”

    告別“春節霾”:觀念還需變一變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春節燃放煙花爆竹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而今人們如此熱烈討論煙花爆竹燃放帶來的“春節霾”背後,實際上是對於日趨嚴重的霧霾及其治理的焦慮,春節讓大家對霧霾的擔憂同頻共振。

    長期研究煙火技術的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潘功佩認為,煙花爆竹短期集中燃放的確會造成PM2.5的增加和空氣污染,但不能就此把霧霾的成因就歸咎於煙花爆竹,“民眾對政府禁限的關注,也是對政府更有力治理霧霾政策的期待。但是,在期待政府治霾的同時,民眾也應該理解和支持政府的政策,轉變觀念和一些生活方式,主動加入少放或者不放的行列,為少一點霾多一些藍天儘自己一份力,同時也把這種觀念傳播到更多人。”

    “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肯定行不通。”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教授認為,治理霧霾不能只依靠行政手段強制。比如,就春節期間而言,應該更多采取倡導方式,移風易俗,推廣文明民俗。

    在一些地方,政府在限制或者禁止燃放鞭炮的同時,已經開始為公眾提供其他方式歡度新年。以長春市為例,各城區、開發區在春節前夕就以過個“綠色健康環保幸福年”為契機,在轄區內開展送春聯送福字、挂紅燈、拍全家福、拜鄰里等活動,在移風易俗中體現人文關懷。

    賀雪峰認為,“過年放煙花爆竹,畢竟是傳統民俗組成部分,強制要求農村地區不能燃放可能也很難實現;但至少可以倡導少放一些,適當減少一些對環境的污染。”

責任編輯: 馬娟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