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林苗苗)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節日期間,北京的各大廟會熙熙攘攘,很多人前來體驗傳統民俗。然而,在熱鬧的廟會裏,還有這樣一群並不起眼的身影,在寒冬裏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忙碌、堅守。 “85後”龐晨是北京市西城區救助管理諮詢站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是他進站工作的第一個春節,也是新婚後的第一個春節。按照“老理”,大年初二他應該同妻子一起“回娘家”。然而,這個春節,龐晨的排班是大年三十到初二。他要與數位同事一起,在白雲觀廟會周邊值守。 在白雲觀廟會周邊巡視的北京市西城區救助管理諮詢站楊站長告訴記者,各大廟會人流密集,因此成為流浪乞討人員願意前往的場所。節日期間,西城區在救助站現有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從西城區民政局機關抽調18名工作人員,充實救助力量。此外,要求每天提前4小時上崗,在廟會等人流密集地點增派人員。 大年初一淩晨5點,龐晨和同事就要在白雲觀周邊到崗。然而,救助工作有時得不到乞討人員甚至公眾的理解。龐晨初一上午的工作並不順利:在與一名乞討的殘疾人進行溝通勸導時,龐晨和同事不僅挨了罵,還被潑了水。 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往年經驗,乞討人員中約六成是“老面孔”,也就是“職業乞討者”,另外四成是確有困難的。“職業乞討者”基本不願意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而是通過乞討牟利。工作人員表示,希望公眾能更加理性地看待乞討行為,儘量通過公益組織等正規渠道奉獻愛心。 除了每逢節假日總要加班加點,日常的救助工作也是平凡而艱辛。據了解,2014年,西城區救助站共救助1944人次。2015年春節前夕,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7人次,其中購買車票返鄉29人,在站內安置和醫療救助16人。而數字的背後,是工作人員365天的值守巡視,是夜晚放心不下流浪人員的探望,是犧牲與家人團圓的寶貴時間。 “是挺苦,但也挺光榮。”龐晨説,“我們的工作不可能幹出轟轟烈烈的事,但看到確有困難的人得到了幫助,心中就有成就感。”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