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新貌:百姓唱戲忙 “非遺”壯劇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6 15:3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寧3月6日電(記者 徐海濤) “村裏年前組織了幾場演出,剛還沒過多久,新戲臺就又開唱了,現在鄉里的戲真是越唱越熱鬧。”談及村裏興起的壯劇熱,廣西田林縣利周瑤族鄉百達村的老戲迷蘭偉利直言“過癮”。

田林縣位於革命老區百色市的西北部,是壯鄉傳統劇種“北路壯劇”的發源地。據介紹,“北路壯劇”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是一種有著獨特唱腔和表演程式的戲劇形式,民族特色濃郁,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作為廣西重要的傳統劇種之一,壯劇一直深受壯鄉人民的喜愛。”利周鄉文化站站長閉日智告訴記者,壯劇以反映本民族生活為主要內容,群眾基礎較好,並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如今這個古老的戲讓村裏煥發了新顏,村裏不僅搭了自己的戲臺,更有多個村民自發組成的壯劇團。”利周鄉鄉長羅正文説。

記者日前在利周鄉百達村看到,夜幕之下,寬敞的倣古戲臺上,農民演員身著民族服裝,在馬骨胡以及鑼鼓的特色伴奏下,用心表演著,台下男女老少或坐或站,擠滿了整個廣場,精彩的表演引來群眾掌聲不斷。

“有戲唱,有歌聽,村裏又恢復了往日的紅火氣氛,而且有了戲之後,打牌賭博等現象也少了不少,村風比過去也好了。”觀眾黃大媽來自鄰村,她説,聽聞晚上有表演的消息,自己提前3個多小時就早早地過來了。

參與演出的同樂壯劇團團長閉警書説:“村民的積極性都很高,我們劇團全是由村裏的農民組成,人數達30余人,節目多是自己編、自己導,除了在本村表演外,還在縣城以及別的鄉鎮進行巡演,每年演出場次突破30場。”

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年來,當地通過完善農村公共服務,搭建群眾文化活動平臺,轉“送”為“種”,群眾唱主角,不僅激發了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傳統藝術的傳承和保護,更匯聚了農村新活力。

“通過‘送戲進城’等方式,群眾的熱情得到提高,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非遺’壯劇的發展也有了活水之源。”田林縣文化館館長王福幹説。據介紹,自2007年起,田林縣每年都舉辦壯劇文化節,目前田林縣業餘壯劇團已從2006年的8個發展到現在的89個。

劇團繁榮的同時是各項服務舉措的跟進。據了解,當地已連續多年將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列入為民辦實事的內容,每年投入財政資金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為業餘劇團購置演出設備並組織輔導培訓。同時,還在鄉鎮小學利用少年宮項目組建壯劇等培訓班,組織校外專家和校內老師進行專門輔導。

記者在田林縣八桂鄉中心小學看到,學校裏為壯劇等興趣班設置了專門的課程表,正值新學期開學,參加壯劇班的小朋友們正利用課餘時間跟著音樂練習著壯劇動作,而登記表上則滿滿地記錄著此前每次參加學習的學生的名字。

“如今,隨著參與壯劇表演的群眾及業餘團體越來越多,希望得到輔導的人數日益增加,培訓隊伍的人手不足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對於未來民間壯劇的發展,已入暮年的“北路壯劇”傳承人黃志元也心存隱憂。“壯劇好不容易又唱響起來,就不能讓這個‘非遺’的音再落下來了。”黃志元説。

責任編輯: 趙宇桓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