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有哪些痛點?
——馬桶蓋中國製造商回應被吐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6 20:2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春節前後,中國赴日遊客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的消息引發熱議。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在西單買了個馬桶蓋兒,價錢不低沒用幾天就不好使了的議論,讓馬桶蓋話題持續發酵。

    中國馬桶蓋製造商如何回應?

    一問:代表怎麼看出國搶購外國商品?

    有媒體報道稱一位王先生去日本買回的馬桶蓋是“中國製造”,工廠就在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馬桶蓋”成了浙江代表團這兩天熱議的話題。

    “國內的産品是‘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我經常出國,也會去看、去買、去用外國産品。”浙江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華之毅時尚集團總裁張華明説,“老百姓對於優質産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張華明説,相機、手機、包包、奶粉、尿不濕等用的、穿的、吃的,很多人不都是在國外買嗎?

    來自溫州的全國人大代表瞿佳説:“雖然很多産品是國內生産的,其標準卻是國外廠商指定的,一般來説各方面的指標都會比在國內銷售的高一些。”

    多位代表認為,儘管不排除有人“崇洋”“跟風”去買外國貨,但一隻馬桶蓋戳中的是“世界工廠”仍遠離製造業“皇冠”的痛點。

    二問:日本賣的馬桶蓋有多少産自中國?

    “新華視點”記者6日來到王先生所買馬桶蓋包裝盒上顯示的生産廠家——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進行探訪。

    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這款智慧馬桶蓋確實是杭州出産,而且是出口到日本市場專供中國遊客。

    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亮介紹説,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松下旗下智慧馬桶蓋産品唯一的生産基地,一年産能約為100萬台,其中25%的産品供給中國國內市場,75%的産品銷往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地。

    福建省廈門市是國內大型的智慧衛浴生産基地,為許多國際品牌代工貼牌生産。廈門市衛廚行業協會秘書長徐海明説,全世界百分之七八十選用的水箱配件都是廈門製造。

    據廈門注塑工業協會會長戴澤陽介紹,廈門2014年出口的智慧衛浴産品和配件産值達16億美元,主要出口歐洲和日本市場,出口日本的佔半數以上。

    三問:同樣的産品在中國和日本價格差異有多少?

    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事業企劃部部長任少陽介紹,由於受近期匯率影響,中日兩國銷售的同類産品在兩地的售價略有差異,但區別不大。比如,日本賣60000日元——相當於3000元人民幣,同款中國市場零售價2980元。

    松下和伊奈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日本的好多産品都是在中國生産。“價格上比在日本買還要便宜些。”一位銷售人員舉例説,“一款2900元的松下智慧馬桶蓋,一款2400多的伊奈智慧馬桶蓋,在日本都要賣3000多元。”

    四問:中國與國外産品相比技術和質量如何?

    任少陽説,除電壓、防潮等設計略有不同,産品在原材料、功能、質量等方面幾乎完全一致,公司的生産線也是混線生産,並無差別對待。“對於企業而言,差別對待産品會導致開發、管理成本大幅提升。”

    徐海明介紹,廈門水暖衛浴企業的科研力量十分強大。“很多國際品牌的衛浴配件就是我們代工製造的。”廈門威迪亞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獲得300多項國內外專利,客戶遍及全球,“TOTO就是我們重要的客戶。”

    除了為國際品牌代工、貼牌,國內的衛浴龍頭企業也自主生産智慧馬桶。“目前從智慧馬桶的技術上來説,中國的企業並不輸給國際品牌。但是在品牌認知度上確實有明顯差距。”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衛浴分會執行會長王建業坦言,像TOTO、科勒等國際大品牌,即便他們的産品比中國的差,賣得也比國內的好。

    王建業説,日本的産品更加注重人機合一,而中國的産品更加注重功能和外觀,如藍牙功能、燈光效果等,這是因為消費群體不一樣,産品有一些針對性的功能設計。

    五問:馬桶蓋出口産品的標準確實高於內銷嗎?

    很多人認為,標準控制方面的差異,是導致同樣的中國産品在國內外市場得到不同評價的重要原因。

    徐海明説,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標準是不一樣的,為了出口這些國家和地區,必須分別符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標準。

    王建業介紹,智慧馬桶的專用國家標準,標委會2014年已經研討完成定稿,預計2015年能正式出臺,與國外標準基本相同。

    戴澤陽説,目前國內的智慧馬桶蓋主要參照的家電行業標準,要符合電工安全産品安全認證。但總的來説,標準化體系還有些混亂,由於各個地方監管力度不一,高端品牌的企業執行的標準比較嚴格,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企業安全性、質量上要差一些。

    六問:“中國製造”如何向“中國智造”轉變?

    有人感嘆,一隻馬桶蓋打敗了“中國製造”。“世界工廠”為何難獲消費者青睞?

    ——生産能力世界第一,缺乏核心技術、人性設計。張華明認為,一直以來“中國製造”解決的是短缺問題,對優質産品探索、研發、生産剛起步,但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已被國際市場逐漸培養,供需之間産生裂痕。

    ——不尊重知識産權,創新企業遭“山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江南控股集團總工程師黃作興説,其實國內很多企業並不缺乏創新能力,但創新出來的産品在市場上很快就被“山寨”了,倣冒的成本太低、劣幣驅逐良幣。

    ——品牌“叫不響”,服務難到位。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現在並非是賣一個或一套産品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品牌建設和服務提升來增加産業附加值。”

    ——製造業質量基石被忽視。浙江省質監局質量處處長王青説,現在“中國製造”高端低端並存,核心的質量、標準問題仍缺失,夯實基礎的工作還沒完成。

    在日本市場佔據40%以上吸管份額的浙江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説,與日本製造堅定信仰的“匠人精神”不同,不少中國製造企業將互聯網營銷視為救命稻草,把像匠人一樣追求産品品質的精神拋在腦後。(記者王政、岳德亮、朱涵、蘇傑、沈汝發、邰曉安)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