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齊中熙、于文靜) "'手裏沒把米,雞都叫不來',你光想説要吸引社會資本,可項目沒有盈利點,怎麼吸引?"8日上午的政協經濟界別分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高宏峰在提起如何吸收民資到重大工程項目上時説。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要"增加公共産品有效投資",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任務,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其中包括中西部鐵路和公路等。報告同時還提出,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現在僅全國高速公路的債務積累就有3萬多億元。社會上都希望收費公路能免費,我也希望免費,可免費之後這些債務由誰埋單?以後建設公路的錢從哪出?"高宏峰説。 他説,現在北京周邊的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要3億元左右,即使西部地區也得1億元。這麼龐大的資金需求,目前主要還是靠銀行貸款。 "不只是公路,鐵路、機場建設也是如此。一些機場就不可能賺錢,但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應更多強調其社會效益。像玉樹機場,平時有可能盈利嗎?但當年玉樹地震後,不少人感嘆,多虧有這麼個機場,救災才能這麼快。"高宏峰説。 高宏峰介紹説,國外像機場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把項目能賺錢的部分,如停車場、商業設施等交給社會資本,而不可能賺錢的部分如跑道、候機樓等,則由政府出資。 高宏峰委員的建議"觸發"了坐在一旁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范集湘的"神經"。 "像一些水電站項目,既有通航功能,也有發電功能,前者基本沒什麼收益。但地方上往往把這些都打在一個包裏搞招投標,結果自然沒人願意投。"范集湘補充説,"政府要發揮好有形之手,該由市場決定的堅決交給市場,該政府承擔的也義不容辭。" 范集湘建議,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市場環境,打造一個讓各個市場主體能公平競爭的平臺。只有把一些能夠見到效益的項目拿出來,才能真正吸收到社會資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