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3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 惠小勇 王建 管建濤)春節剛過,黑龍江樺川縣種糧大戶王鐵人就從床櫃裏翻出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身份證、戶口本,來到當地的農村信用社,通過經營權抵押貸到了8萬元春耕生産資金。 記者近日行走龍江大地,雖然到處冰封雪漫,但來自基層的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正催生著黑土地春潮萌動,破冰前行。 放活土地承包經營權喚醒“沉睡資本” 2014年備春耕之際,黑龍江同江市綠農農業合作社5000多畝地因2013年洪災大面積絕産,“五戶聯保”的貸款方式失了靈,理事長劉剛急得團團轉。 失望之際,市裏的農村土地資源綜合服務平臺給劉剛一個意外的好消息。按照平臺的指導,劉剛挨家挨戶走訪社員,拿到身份證、戶口本、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複印材料,通過經營權抵押,從銀行貸到75萬元。“有了這個辦法,我再也不用為今年8000畝地貸款發愁嘞。”劉剛説。 黑龍江省委財經領導小組秘書長、省發改委副主任臧國忠告訴記者,為了讓農民拿到土地經營權進入融資市場的“身份證”,全省通過入戶登記、土地丈量、四至標注等程序加快推進土地確權頒證登記,目前已在30多個縣市推開。 克山縣搭建起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對土地經營權認證、評估、登記、抵押。克山縣副縣長楊旭東説,通過該平臺,目前全縣已登記流轉土地210萬畝,辦理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2萬餘筆。 記者在集賢縣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看到,一沓沓賬冊本整齊地放著,農信社的信貸員拿著宣傳手冊,正給農民講解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抵押貸款。 不少土地因多種因素一時難以確權該怎麼辦?肇東市從實際出發,對無爭議、無糾紛、四至清晰的土地,經村鄉市三級核實公示,由肇東市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出具土地承包經營權“視同確權”證,給金融部門作抵押貸款憑證。 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破解信貸“散小”難題 隨著經營權的放活,農村金融改革在黑土地上不斷創新。肇東市探索産業鏈擔保信貸模式,把銀行、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聯結在一起。 因有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提供擔保,龍江銀行為肇東市一家合作社的7000畝水田放貸600萬元。 肇東市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龐樹軍説,由糧食深加工和農資銷售企業擔保,金融部門給新型經營主體放貸,新型經營主體同企業簽訂合同,保證向企業採購農資或者銷售農産品。2014年肇東市産業鏈信貸模式貸款總額已達到3200萬元。 在樺川縣,土地收益保證也可作抵押貸款。農民將土地經營權轉讓給佳木斯金成農村金融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再將土地承包給原農民經營,並向信用社出具願意與農民共同償還借款的承諾,而金融公司將從信用社得到一定數額的服務費用。去年樺川縣農村信用社通過這種模式放貸8.2億多元。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黑龍江部分地區蓬勃展開。在中國人民銀行克山支行,工作人員演示了當地政府為農村信貸出資建起的信用評價系統,現在已經升級為“黑龍江省縣域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記者在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看到,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定為最高等級“AAA”,得分也是少見的90分以上。仁發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説:“看了合作社以往還貸記錄良好,建行黑龍江分行主動找到我,不僅一次性授信1億元,還把利息降到比其他銀行更低的6.9%,我們合作社已成了銀行爭搶的‘香餑餑’”。 農業保險聯姻信貸銀行吃上“定心丸” 遇到大的自然災害,農民還不上貸款時有發生,這是銀行的一大隱憂。而保險公司為完成參保任務,虛假承保、虛假理賠、獲取財政補貼的現象,在部分地區也不同程度存在。 如何讓農業保險和信貸聯姻,降低信貸風險,讓農民受益,讓保險公司積極參與? 克山縣出臺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辦理經營權抵押和農村集體機動地抵押貸款,借款人所經營的土地,符合條件的必須參加農業保險,受災理賠優先償還銀行貸款本息,給銀行吃上“定心丸”。 克山縣農業局局長宮長山説,這一舉措也調動了農民參加農業保險的積極性,目前克山農業保險面積佔到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 肇東市也在進行農業保險與金融信貸捆綁的試驗,並規劃推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保單”“土地承包經營權預期經營收益+保單”等保險融資模式,讓農民“保多少就可以貸多少”。 現有農業保險中,農戶每畝投保3元,最高每畝可獲得180元左右的賠償。針對這種低投入、低保障的問題,肇東計劃今年將現有農業保險按比例放大1-4倍。即農民最高投保12元,相應保額最高達到800元左右,進一步放大保險的融資功能,提高農民投保積極性。 黑龍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褚世民説,隨著黑龍江抵押擔保平臺的搭建和市場化手段的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二人轉”,正成為政府助推,經營主體、金融機構、上下游産業共同唱主角的大戲。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