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魏夢佳、許祖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暢通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縱向流動的渠道”。連日來,如何讓我國教育的政策和資源紅利惠及農村學生,讓他們也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為農村小學生加“椅背” 今年兩會,全國模範教師吳正憲代表,替農村小學生和家長遞上了一份特殊的建議——為農村小學生“加椅背”。 她告訴記者,在對河南、河北、甘肅、貴州、山西等地進行教師培訓時,她和其他老師曾深入一些農村學校,特別是小學教學點,看到孩子們整日都坐在沒有靠背、“搖搖晃晃”的簡易板凳上聽課,倚在不穩定的課桌上寫字。 “我看了非常揪心。”吳正憲説,“如果長時間坐在沒有靠背的凳子學習,學生容易産生近視以及脊柱彎曲異常等問題,嚴重影響孩子生長髮育和身心健康,我希望當地能引起重視,為孩子們添張有靠背的椅子。”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儘管我國近年來加大對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的教育投入,農村教育各方面變化顯著,但由於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落後,不少農村地區仍存在辦學條件差、教學設施不到位等問題,仍需持續加大投入,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貴州省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代表懷揣著的是西部高海拔地區410萬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學生。她説,由於我國以秦嶺為界集中供暖,西部部分高海拔地區的學校基本無取暖設備。許多學生被凍腫凍傷,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效果。 “我希望國家能將高海拔、高濕寒地區納入集中供暖工程範疇,撥付專項資金解決這些地區學校教室供暖工程問題,讓孩子們讀書不要受冰凍之苦。” 如何讓農村教師留得住? 除了硬體設施上的不足,幾乎所有的代表委員都談到,要真正實現教育公平,最核心的就是教師隊伍建設。 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委員表示,這些年來,儘管農村教育一些硬體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農村和城市教育仍存在差距。“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教師,農村留不住好教師。村裏的老師到鎮上去了,鎮上的老師到縣城去了,縣城的老師到市裏去了。” 他説,根據民進中央對農村100個縣的調查,發現目前農村教師流失的問題還比較嚴重,調查對象裏幾乎很少有願意長期紮根農村、服務鄉村的。 朱永新分析稱,留不住人主要是因為教師工資待遇太低,有些地方農村教師一個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缺乏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由於農村教師編制少,很多人都是教好幾個學科,往往要承擔比一般城鎮教師更重的教學任務,教師壓力較大。進修、職稱晉陞等機會較少、住房婚嫁等現實困難,也都是許多人放棄教師崗位的重要原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龐麗娟也認為,目前農村教育的瓶頸主要在於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農村貧困邊遠地區環境艱苦、生活條件差,特別是在村小教學點,教師力量難以補充。 “現在,農村貧困邊遠地區的小學教師隊伍急需補充老師,但問題是‘下不去’也‘留不住’。長此以往,我國的農村教育發展將受到很大制約。”她説。 讓公平教育惠及每個孩子 如何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讓教育政策和資源惠及農村地區學生,提升農村教育水平,逐步縮小教育在區域、城鄉、校際間的差距?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7日在參加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上表示,教育部將採取有力措施促進教育公平,包括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等。 龐麗娟認為,農村地區受地方經濟水平制約,教師工資及待遇較低。要留住教師,還是要在績效工資、補貼、保險等方面給予其充分保障,提高教師待遇,才能穩住農村教師隊伍。同時,針對特別邊遠地區的農村教師,建議設立國家艱苦邊遠地區義務教育特殊崗位津貼制度。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湯素蘭還建議,給予鄉村教師培訓、休假、學習的機會,以及在職稱評定、榮譽稱號等方面政策上的傾斜。“只有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在政策上作出保障,切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她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