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出臺四大舉措 力保農民收入漲一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1 08:52 來源: 天津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日前,為加快天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持續推進農民增收工作,由市農委牽頭,會同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中小企業局、市財政局共同制定並出臺《2015年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措施》。目標是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710元,比上年增長10%。

    從2013年開始,天津市實施農民增收計劃。各有關部門、各有農業的區縣都把農民增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增收政策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4年天津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14元,比上年增長10.8%。

    為確保2015年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重點實施以下政策措施:

    ——加快推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加快郊區産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提高農民就業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不斷提高企業工資待遇水平。其中重點推進農民轉移就業、鼓勵農民創業和促進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

    ——加快推進現代都市農業建設,穩定家庭經營收入

    繼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農業設施化、産業化、組織化、標準化水平,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業功能拓展,推動家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其中重點繼續推進現代都市農業建設,調減糧食種植面積40萬畝,增加蔬菜、水果、花卉、優質牧草等經濟作物種植30萬畝,增加經濟林、生態林、苗圃10萬畝。優化養殖結構,提高優質水産品養殖比例,建設全封閉循環水養殖車間17萬平方米,改造池塘10萬畝。推進農業技術幫扶,著重推廣農業新品種30個、新技術30項,建立2000個科技示範戶。加快培育職業農民,年內農業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達到4萬人,農業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達到3.3萬人。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到年底,全市休閒農業直接從業人員達到6.5萬人,帶動農民就業達到28萬人。

    ——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創新,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

    加快推進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農民有條件享有更多的財産收入。其中重點推動農業生産組織方式創新。農民合作社穩定在7000家左右,帶動服務的農戶數量達到40萬戶以上。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扶持30家村集體領辦、全村80%以上農戶以其承包土地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到年底,土地流轉率爭取達到40%以上,流轉土地規模化經營比重達到80%。加快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業設施所有權“三權”抵押融資,對市級農業擔保機構給予擔保費補貼和融資獎勵。加大政策性保險補貼力度,擴大險種、提高保額,支持開展生豬價格指數等險種試點。

    ——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民保障水平

    繼續增加財政支農投入,加大惠農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農民保障水平,提升農村生産生活條件,使農民享受更多的財政陽光。其中重點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待遇水平。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保障水平。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520元統一調整為670元;居民醫療保險門診和住院起付標準調整為每年500元;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就醫範圍由一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擴大到開展公立醫院改革的二級醫院,並按照一級醫院就醫報銷標準執行。繼續提高社會救助標準。自2015年4月1日起,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440元調整為540元;農村低收入家庭救助(原特困家庭救助)標準由每戶132元調整為162元;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6960元調整為集中供養標準12960元、分散供養標準9720元。加大對困難村支持力度,確保年內50%的困難村形成“一村一品”,80%以上的村實現“一村一社”,50%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加大對低收入農戶幫扶力度。繼續實施農村低收入農戶增收工程建設,扶持3000戶低收入農戶。(記者 何會文)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