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説,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眾創空間,讓一切想創新、能創新的人有機會、有舞臺,讓各類主體的創造潛能充分激發、釋放出來,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隨著互聯網普及和開源軟體、開源硬體、3D打印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創業的技術門檻和成本降低;網絡社交促進了創業者的奇思妙想和市場需求對接;創業投資細分和創業孵化、服務的社會化都有利於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目前,我國分佈于各地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的企業孵化器有1600多家,在孵企業8萬多家,就業人數達175萬人,為大眾創新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國活躍的創業投資機構有1000多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互聯網的接入超過6.3億,固網普及率已經達到50%。技術交易也很活躍,2014年,全國的技術交易成交額達到了8577億,近年來以15%的增速增長。 科技部部長萬鋼11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説,大眾創新創業也是“蠻拼”的,千千萬萬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小微企業正在書寫著中國創新的精彩故事,僅僅在中關村去年每天就有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誕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星火逐漸成為燎原之勢。 《意見》明確,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要堅持市場導向、加強政策集成、強化開放共享、創新服務模式。重點抓好眾創空間、創業門檻、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創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財政資金引導、創業投融資機制、創新創業活動和文化等八個方面的任務。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二司司長向東指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質上是放鬆政府管制,通過政府自我革命,“把該放的放到位,把該給的給到位,把該管的管到位”,將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型企業“頂天立地”的格局,“以微觀活力支撐宏觀穩定”。 徐曉蘭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換檔和結構升級,要高度重視新增就業群體中近800萬大學畢業生和海歸留學生的就業創業。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共同構建開放式創業生態系統。 “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大學科技園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鼓勵儀器設備資源共享,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服務模式,優化和完善現有創業服務機構的服務業態和運營機制,形成‘互幫互助’‘用戶互動’‘金融支持’‘社會參與’的創業生態系統。”她説。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提出,要讓改革引領創業創新浪潮。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重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多樣化的組織體系、立體化的服務體系,緩解初創型企業融資難題。二要加強對初創企業公共服務的供給,提升初創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使初創型企業擺脫用工困境。三要進一步落實創業創新政策,營造有利於創業創新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定向降準,定向減稅,把“少取多予”的“三農”政策移植到初創企業上來。(新華社記者 郭洪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