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孫聞 于文靜 周凱)今年2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首次為一個單項運動出臺改革方案。 把綠茵場還給孩子,讓想踢球的孩子有球可踢;把足球産業還給市場,讓市場給足球發展注入活力——對如何落實方案,來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如是説。 “沒有場地和教練,校園足球就是空談” 去年12月26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説,力爭到2017年在全國扶持建設2萬所左右中小學足球特色學校。 “場地和教練是最大的瓶頸,必須集中優勢資源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馬繼龍説。 馬繼龍委員説,他此前在延安調研時發現,有的學校“足球場地只有籃球場那麼大,沒法踢”。 永川區是重慶市較早開展校園足球的地區之一。“由於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的場地,所以今年申請‘校園足球布點學校’的2所學校只有1所通過。”永川區足協副主席、球迷協會會長田靜説。 “辦2萬所學校,最少要有2萬名合格的足球教員,否則就是空談。”馬繼龍委員説,“現在學校裏的體育老師大多是學體育師範的,專業足球教練員太少。” 重慶足協教練韓濤介紹:“重慶目前校園足球學校增加到130多家,數量會越來越多。我們近幾年都組織了C、D級教練員培訓班,每年新增約30人,但其中90%沒有足球經歷,缺口很大。” 韓濤、田靜等受訪者建議,除了要發揮體育教師的作用外,還要將現役、退役球員和職業教練引入學校,加大足球科研能力,編寫統一的足球訓練教材供體育老師參考。 全國人大代表、冬奧冠軍楊揚説,足球是集體項目,不能僅靠個人技術,因此“必須著眼于系統建設,比如人才培養系統、競賽管理系統等,以項目發展規律、運動員成長規律為根本,建立一套足球發展規劃”。 不把足球還給市場,沒法創造價值 中超聯賽2014賽季的上座率達到場均18571人,上座率名列亞洲第1,世界第10。球市如此火爆,多數俱樂部卻仍然嚴重虧損。 “中超搞了10年,多數俱樂部還在靠輸血過日子,反觀西方的俱樂部,出售冠名權、轉播權等每個環節都能賺錢。”馬繼龍委員説,“足球不走市場化、不打造品牌,就沒有影響力,就沒法創造市場價值。” 重慶力帆主教練王寶山説:“我當年在雲南紅塔執教的時候,贊助商要求轉播要上星,找省級衛視合作,對方不但不給錢還要收錢。英超等5大聯賽,電視轉播佔到俱樂部收入的50%以上,中超的電視轉播分紅很少,中甲完全沒有電視轉播。” 王寶山認為,目前對俱樂部的投資只有投入沒有産出。“光靠一腔熱情誰願意幹?許多投資人一開始都説要打造百年老店,但經濟形勢一旦下滑,企業馬上就會將足球作為負資産剝離。這一輪地産足球引發了很多反思。” 楊揚代表近年來從事青少年冰上運動的推廣,兩會前她剛去美國考察了職業冰球聯賽。“市場化不是簡單地找個公司來接手,賣賣冠名權、轉播權。”楊揚説,“考察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發現,他們不單單是一家商業公司,而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冰球運動和比賽的管理公司,業務包括競賽規則修訂、運動員保護及犯規受罰、比賽組織、轉播拍攝等等,非常專業。要專注于賽事專業性、安全性和精彩性,只有在這三者同步提升的基礎上才能打出品牌,創造市場價值。” “管辦分開不等於政府不管” 中國推行足球職業化改革20多年,仍然撕不掉“偽職業”的標簽,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管辦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馬繼龍委員説,以往足球管理的體制機制存在問題。“足協很怪,你説它是政府機構還是社團機構?都不像。足協領導以官員身份出現在經濟領域,又沒有按照市場規則辦事。這直接導致了足球領域的腐敗。”他説,“足球改革必須做到管辦分離,引進職業經理人推動中超市場化,按照市場規則發展足球。” “以參加世界盃為例,國外很多高水平國家隊是由教練根據自己的戰略戰術構想來挑選合適的球員組隊,再組織訓練。而我們往往是國家隊組完了,再把教練叫來。”楊揚代表説,“我們選人時還要照顧省裏的意見以及平衡相關利益等。我們在尊重項目規律、人的規律,按規律辦事方面做得太少。” “管辦分離不等於政府不管,政府要擔負起監管職責,要加強規章制度建設,用制度監管市場,用制度來保障可持續發展。”楊揚代表説。 馬繼龍委員表示,推進市場化過程中,政府在某些方面要更積極地作為,提供支持。“比如,要大力發展足球,公安保障問題等就更為突出。大型賽事最難就是公安保障。”他説,政府未來在類似領域的支持需要加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