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生産由南向北全面展開 轉方式調結構農業步入新常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9 18:3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宇、潘林青、王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又是一年"春分"時,全國大部分地區全面進入春管春播的大忙時節。

    記者19日從農業部獲悉,今年我國春耕生産開局良好,各地搶前抓早,強化措施,春耕生産正順利展開。

    春耕生産開局良好 呈現四大向好跡象

    農業部表示,今年春耕生産呈現苗情長勢好、種植意向增、農資價格穩、春耕準備早等四方面特點。

    "當前苗情長勢是近年較好的一年。小麥返青期一、二類苗比例達88.8%,同比高1.8個百分點,是近十年同期比例最高的一年。特別是佔全國小麥麵積40%以上的河南、山東兩省小麥苗情明顯好于上年。"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介紹。

    糧食種植意向穩中略增。農業部的種植意向調查顯示,今年全國糧食面積穩中略增,棉花、糖料面積繼續調減,油料面積持平略減,蔬菜面積擴大。

    備受農民關注的全國農資形勢呈現量足、價穩、到位率高的特徵。"兩雜"種子(雜交玉米、雜交水稻)供應充足,化肥、農藥、農膜供應能滿足春耕需求。"受國際化石能源價格下降影響,2月份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較上年同期普遍呈下降趨勢,這有利於降低投入成本,提高農民生産積極性。"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説。

    此外,各地春耕備耕準備紮實。農業部農情調度顯示,南方水稻産區及早準備水稻秧床,大力推進水稻集中育秧和機插秧。西北地區狠抓春季覆膜,全力保墑保春播。東北地區及早做好抗春澇抗春旱各項準備。目前,華南地區早稻進入播種育秧期,育秧進度與常年相當。東北水稻大棚育秧已準備就緒,為適時春播、一播全苗打下良好基礎。

    喜人開局背後凸顯兩大挑戰

    儘管春耕開局形勢較好,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今年春耕生産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

    首先是小麥苗情不平衡、春季田管任務重。據農業部介紹,今年江淮地區稻茬麥長勢弱于去年,黃淮海地區部分小麥旺長趨勢明顯,河北西南部、河南局部麥田墑情不足,暖冬導致病蟲越冬基數大,小麥春季抗旱防病春管任務繁重。

    二是氣候不確定性大、抗災保春播任務重。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在今年春夏季明顯減弱,氣候預測的不確定性加大。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我國氣候為中等偏差年景,春季東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春澇、西部出現春旱,長江流域可能出現連陰雨,給春耕整地和適期播種帶來困難。

    "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農業部及早安排部署,在立春第二天即對春季田間管理和春耕備耕工作進行了部署,制定下發了春季田管方案,並派出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到糧油主産區指導春耕春管工作,推動各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全力促進春耕生産順利開展,贏得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的主動權。"曾衍德介紹。

    三大舉措助推農業轉方式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一年。如何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開好頭、起好步,考驗著農業生産部門的智慧。

    "首先要調優結構穩面積。"曾衍德指出,今年要繼續優化種植業結構佈局,集中力量保重點,穩定水稻、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因地制宜調減高緯度、乾旱地區玉米種植,改種耐旱的雜糧雜豆、薯類、青貯玉米等作物,力爭糧食面積保持穩定。

    "必須狠抓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單産水平。"中國農科院農經所所長秦富指出,要突出抓好糧食高産創建和綠色增産模式攻關,攻克影響單産提高、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環境改善等技術瓶頸,打造一批增産增效並進、生産生態協調可持續的示範區,促進均衡增産。

    記者了解到,今年"春脖子短",農事得趁早,而程控智慧化催芽技術為東北農民及時春播搶得了先機。"以前水稻催芽都是在自己家大缸裏泡、炕上烙,芽有長有短。現在好了,有了智慧化催芽,標準化育秧大棚,芽齊苗壯,爭取今年再獲大豐收。"水稻種植大縣黑龍江省肇源縣種糧大戶郭培海説。

    三是強化基礎建設提能力。農業部表示,要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今年將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平衡養分、修復耕地,實現"藏糧于地"。

    據悉,日前農業部已啟動實施"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多項舉措助推農業生産走向節本增效、環境友好的可持續增産之路。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