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3月20日電(記者張桂林)遇雨即澇,“城市裏看海”;逢幹則旱,“熱島”效應加劇。為破解水生態與城市發展失衡這一普遍性難題,重慶市近期在兩江新區率先試點“海綿城市”建設,探索通過山水、綠地、建築、工程的均衡佈局和有機融合,變“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促進城市順暢“吐納呼吸”。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記者從重慶市城鄉建委獲悉,重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主要依託面積18.67平方公里的兩江新區悅來新城,這一區域面朝嘉陵江、背靠重慶中央公園,地形變化豐富,呈現典型的西南山地丘陵城市特徵。作為國家首批“綠色生態示範城區”之一,兩江悅來新城近年在建設開發過程中,堅持順自然之勢而為,精心營造“山水擁城、人林共生”的城市綠系統,山水生態空間佔比接近一半,為區域水環境生態化調節,打下了堅實基礎。 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試點區域著眼于完善“海綿城市”的空間均衡佈局和系統治理體系,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突破“以排為主”的傳統雨水管理理念,以建築、道路、綠地等為載體,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化技術,構建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目前,悅來生態城內建築全部按“綠色建築”標準建設,已建成具備綠色屋頂、透水鋪裝、雨水收集功能的建築50萬立方米,並結合道路及小區規劃實施了淺草溝、滯水花園、雨水收集池等調蓄設施。與此同時,這一片區還在嘗試進一步聯通、聯動市政工程、水道、城市公園、城市濕地等,努力形成全域性“生態治水”格局。 據悉,重慶首個“海綿城市”試點計劃投資近70億元,主要採用PPP模式推進。在此試點基礎上,下一步,重慶還將把“海綿城市”建設推廣至涪陵、豐都、萬州、開縣等三峽庫區的區縣。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