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談戶口登記清理整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25 16:3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記者 王茜)隨著近年“房哥房姐們”的出現,一人多個戶口引發了社會對戶口登記管理的關注,這裡雖有其不可避免的歷史原因,但也不乏人情、特權、利益的因素。對此,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接受記者採訪。

    記者:一直以來社會對戶口登記管理問題高度關注,這次公安部開展戶口登記清理整頓成效能否回應社會的關注?

    黃明:請看一組數字:截至目前,全國公民身份號碼重號人數已由2009年的168萬人減至486人。這近168萬人的身份證,公安民警都是一位一位當面道歉、核實、修改重新辦理,我認為這足以説明公安部門這次清理整頓戶口登記的決心。2014年以來,清理登出重復戶口和應銷未銷戶口250萬個。同時大力加強技術監管手段應用,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建成省級人像比對系統,通過比對技術共發現清理重復戶口58.7萬個,佔總數的40.85%。力爭再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至2016年底,做到全國每位公民只有一個戶口、一個公民身份號碼,實現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唯一性的目標。

    記者:有人説“錯、重、假”與特權、利益分不開,您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黃明:形成戶口登記管理“錯、重、假”問題的原因複雜,既有長期手工操作、分散管理造成的歷史原因,又有受人情社會、特權思想影響的社會因素,還有受利益驅動、內外勾結導致的不法行為。但經過一年來的清理整頓,過去利用特權和關係辦理多個戶口的大環境已經不復存在,現在全社會齊心協力打擊假戶口的大氣候已經形成,每個公民只能擁有一個戶口、一個公民身份號碼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現在整個社會風氣大變,不僅沒有人再敢炫耀有多個戶口、身份證,而且誰被揭發出有多個戶口、身份證的,就會立即成為過街老鼠,立即受到查處。

    記者:內外勾結是導致“假”戶口出現的原因之一,公安部門是否真能用“自己的刀”向“自己開刀”?

    黃明:從查處的大量腐敗案件可以看出,一個人擁有多個戶口、身份證,往往與特權、腐敗、違法違紀等問題密切相關。去年以來,共依法依紀處理民警176人、輔助警務人員57人,其中追究刑事責任64人。2014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辦偽造買賣戶口案件238起,對313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公安部協調督導安徽、江西、河南、四川、河北等地公安機關打掉內外勾結犯罪團夥2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52人。這還不算完,公安部還明確規定,凡是利用職務之便辦理假戶口、假身份證的一律予以開除,凡是在辦戶口辦證時刁難群眾經調查屬實的一律停止執行職務,涉嫌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責任。堅持把清理整頓與嚴格隊伍管理相結合,嚴明法紀,嚴肅責任追究,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記者: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人身份證進行違法犯罪,公安機關對此有何監管措施?

    黃明:公安部年底前將建立丟失、被盜居民身份證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與金融、電信、交通、鐵路、民航等社會應用部門和單位的聯動機制,共同做好身份證查驗核查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丟失、被盜身份證被不法分子冒用。今後,誰不依法履行查驗核查職責,誰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各地公安機關要加大對買賣、冒用身份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整治力度;加強對居民身份證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引導群眾妥善保管、依法使用身份證;大力推進登記指紋信息居民身份證的換發工作,充分發揮生物特徵技術在公民身份核查中的作用,為實現戶口和身份號碼唯一性目標創造有利條件。

    記者:違法案件很難一禁就止,面對利益的驅動,我們如何防治?

    黃明:解決這個問題,決不會是“一陣風”。經過一年多的打擊整治,在戶口方面的違法犯罪活動受到堅決打擊,有效震懾和遏制了犯罪,但是,滋生制假、造假的一些社會因素依然存在,利用各種非法手段違法辦理戶口的案件仍有可能發生,公安機關要建立健全及時發現查處的打防工作機制,始終堅持找著打、追著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無論案件涉及到什麼人,不管是內部人員還是外部人員,都必須嚴肅追究法律責任。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是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必須緊緊抓住,一抓到底、決不放鬆。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創造了良好環境,我們要抓住機遇,增強信心,解決問題,同時為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國打好基礎創造條件。我們將為榮譽而戰、為提升執法公信力而戰,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突出重點環節,強化薄弱環節,完善監督機制,狠抓責任落實,確保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用實實在在的新業績和人民滿意的新形象回報黨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