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夯實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4 08:46 來源: 發展研究中心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十分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來到這風景如畫的獅城參加新加坡論壇。當前亞洲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也存在著不少顯性或隱性的問題,亞洲及其未來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

亞洲有著輝煌的歷史,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發祥地。幾千年來,亞洲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創造了無數發展上的奇跡。特別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亞洲的快速發展更是令全世界刮目相看。1973年亞洲經濟産出總量佔世界的份額不到20%,2013年這一比例達到33.0%.目前,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最具發展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從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至今,亞洲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60%.2013年,亞洲的出口和進口占世界的比重均接近40%,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流量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未來亞洲的發展,依然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亞洲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國民儲蓄水平較高,絕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城鎮化尚未完成。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到2020年,亞洲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區域。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亞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未來的發展還會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亞洲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有些國家人均GDP已經超過9萬美元,而有的國家人均GDP不足700美元,前者是後者的130多倍;有些國家內部存在著比較激烈的族群之間、階層之間的衝突;亞洲地位的崛起,也使世界各主要力量在這一地區的博弈複雜化。因為存在這些矛盾,還因為國內矛盾和國際矛盾交織並有可能激化,有人斷言,亞洲不無出現大規模地區衝突的可能。我們認為,儘管建設一個和平的亞洲任務繁重,但地區衝突並不是必然的宿命。一方面,地區穩定與和平發展是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的美好願望;另一方面歷史給我們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如歐洲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啟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歐洲各主要國家比較好地處理了國內矛盾,同時,又以建立歐洲煤鋼聯營為起點,不斷尋找利益契合點,逐步擴大利益交集,並最終建立了以歐盟為代表的國際治理新秩序,奠定了歐洲穩定發展的基礎。

從歷史經驗和現實情況看,要構建包容式增長模式,建設一個穩定、繁榮、可持續發展的亞洲,我認為需要從如下六個方面著力:

一是建設一個更為開放的亞洲。世界的和平穩定需要一個和諧繁榮的亞洲,亞洲的持續發展需要一個更具包容性的世界。全球化的推進,國際分工的深化,已使亞洲與其他地區密不可分。亞洲需要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本和技術,世界其他地區需要亞洲的市場和人才。亞洲要把握自己的命運,走出貧困,實現現代化,必須走更為開放發展的道路,通過與其他地區的互通有無、優勢互補,來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亞洲的開放,不僅取決於自己,還取決於其他地區對於亞洲的認同與合作程度。亞洲各國應協力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並應與其他地區共同推動建立更具包容性、合作性和開放性的世界,共同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是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的亞洲。亞洲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和平穩定是亞洲持續繁榮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亞洲人民有足夠的智慧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的亞洲。60年前,中國、印度和緬甸就共同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冷戰結束後,亞洲國家在推進區域合作中創造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我們要順應人民嚮往和平與安定生活的熱切希望,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政治上增進互信,在經濟上尋求共贏,努力尋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精心呵護、堅決捍衛亞洲人民的共同利益,堅持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為亞洲的持續發展創造和平安全的地區環境。

三是建設一個機遇共享的亞洲。深化經貿合作,既是各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各國共同發展的需要。多年來,為了深化經貿合作,亞洲建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亞洲合作對話、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等合作機制和框架。這些機制和框架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亞洲地區的貿易往來。2000—2013年,亞洲地區內部的貿易總量年均增長10.8%,而同期世界貿易總量年均增長只有5.1%,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多。但是,應該看到,亞洲的經貿合作仍有很大空間。2013年,亞洲區域內貿易總量為3.1萬億美元,相當於其經濟總量的13.8%.同年,歐盟的區域內貿易總量為3.8萬億美元,相當於其經濟總量的21.7%.由此可見,亞洲各國之間的貿易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更有拓寬經貿合作渠道,擴大互利共贏的體制空間、政策空間和機制空間。

近年來,亞洲相關國家提出了一些推動區域合作的新構想。中國也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其旨在為世界提供新的重要的公共産品,通過加強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開闢廣闊的合作新空間,共享無限的發展新機遇。“一帶一路”合作是開放的合作,是互利的合作,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是面向更為美好未來的合作。推進這一合作,不僅對建設繁榮的、開放的亞洲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建設包容的、和諧的國際合作新秩序也具有深遠意義。亞洲各國完全可以在發揮既有合作框架和機製作用的同時,進而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平臺,加強雙邊和多邊的對話、溝通和協調,創造更加自由、更加便利的貿易和投資條件,構建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發展環境。

四是建設一個文化包容的亞洲。亞洲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文化燦爛而多元。亞洲今天的文化繁榮源於歷史上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今後要建設一個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進步繁榮的亞洲,需要進一步發揚包容互鑒的優良傳統,使各國文化通過互學互鑒取長補短,通過相互包容共同發展。這不僅是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經濟合作、建設和平亞洲的需要。我們應通過擴大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的交流,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感情,為亞洲的持續合作奠定民心、民意基礎。

五是建設一個消除貧困的亞洲。亞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績效,但其貧困問題卻沒有因此得到很好的解決。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14年8月份發佈的報告,亞洲有15億人口日均消費支出低於1.5美元,佔全部人口的41.2%.不同階層之間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很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社會和政治緊張局面,削弱亞洲穩定、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高度重視發展中的貧困問題。亞洲各國應攜手努力,增強政策的協調性,改善基礎設施的連通性,通過相互擴大貿易和投資,通過普及教育和提高勞動者技能,為貧困人口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好的發展條件。

六是建設一個生態可持續的亞洲。亞洲有著巨大的人口規模和較高的人口密度,它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比其餘大洲更加尖銳。亞洲各國更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係。中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重視處理經濟發展、消除貧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關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從2015年1月1日開始,中國已正式實施最嚴厲的《環境保護法》。儘管在生態環境領域,中國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畢竟避免了走先發國家現代化早期極度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的老路。亞洲其他國家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都有比較好的符合自己國情的做法。各國應深化資源環境領域的合作,分享彼此經驗,共建生態可持續的、更加美麗的亞洲。

女士們,先生們!

應對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領域的種種挑戰,構建包容式增長模式,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需要政府、企業、民眾和智庫的共同努力。政府的作用在於搭建合作平臺,營造發展環境,規範競爭秩序。企業應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不斷提升整個亞洲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民眾應尊重文化差異性,以包容的心態彼此溝通、相互學習,共同推動亞洲發展進步。

毫無疑問,亞洲的繁榮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智庫的作用。亞洲面臨的挑戰,從空間上來看,有些已突破了國家的邊界;從範疇上來看,有些已不限于某一個領域。應對這些挑戰,既不是某個國家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能夠單獨提出有效應對方案的事情,迫切需要各國、各領域的研究機構開展聯合研究,提出可行方案。

作為中國政府的重要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許多國際機構都有過成功的研究合作,不少合作成果還在國際社會上産生了重要影響。我們將繼續擴大和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願與世界各國智庫特別是亞洲各國智庫一起,採取包括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建立智庫網絡、互派訪問學者等形式,就建設一個開放的亞洲、一個繁榮的世界展開深入合作,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首屆新加坡論壇上的演講)

 

責任編輯: 周楠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