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能否引領“買全球”“賣全球”征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4 16: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張辛欣)倉庫裏,分揀、包裝、驗收馬不停蹄,倉庫外,載滿禮盒的卡車整裝待發,將跨境包裹速遞給全國各地消費者。在鄭州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這樣火熱場景時刻發生,一季度進口業務達到470萬票,是去年全年的近10倍。

和鄭州一樣,杭州、廣州、重慶等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均是以保稅區的模式進行進出口業務操作。而這裡,也成為電商觀察“買全球”“賣全球”的窗口。

在這裡,企業賺了,産業活了,服務多了。日益火爆的跨境電商催生了貿易新模式和增長點,為“買全球”“賣全球”開闢了新路徑,給當前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跨境電商火了“買全球”

“海外産品從入庫到出庫只需24小時,配送給消費者不超3天,以前則要半個月。”聚美優品河南運營中心主任蘭鎮告訴記者,快速配送使聚美海外業務大幅攀升,一季度在鄭州包裹量超400萬,比去年四季度增長300%,佔保稅中心90%以上。“我們剛追加兩萬多平方米的倉庫,用於盛放日本海淘的紙尿褲等産品。”蘭鎮説。

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説,跨境電商的兩個關鍵要素是“快”和“便宜”。“儘快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要有和免稅店媲美的價格。”他認為這兩點現在都能實現。

首先是快。在鄭州保稅區,通過多種措施減過關程序,確保跨境包裹儘快遞出。以海關為例,加強企業備貨和事後查驗審核力度,而在産品入庫出庫階段縮短流程,既保證了電商時效,又實現監管嚴絲合縫。此外,國檢也在建立綠色通道的同時加強信息監控,做到又好又快。

其次是便宜。保稅區實行的是行郵稅,降低企業繳稅比例,也在倉儲物流等方面儘量壓縮企業成本。

“跨境電商這個新玩意兒要求我們不能以傳統的模式做,制度、監管、服務都要結合互聯網特點。”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總經理徐平説。

跨境電商的火爆讓“買全球”成了當下最潮的事。在鄭州保稅區,平均每天處理跨境包超10萬單。杭州、上海等其他試點城市交易也大幅上升。商務部預測,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

“買全球”給産業發展做加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有為説,跨境電商使海外倉前移、金融結算前移,將境外消費帶回境內。同時還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實現“互聯網+”的作用。

看上去以消費為主的“買全球”如何帶火相關産業?我們來算一筆賬。

“對企業來説,保稅區降低繳稅比例,對政府來説,又將過去灰色渠道無法徵稅的部分補上。”徐平説。在鄭州保稅區,每個包裹平均實現24元稅增收,2元包裝,2元物流,26元每平方米每月的倉庫收益,帶動5個就業。試點至今,帶動周邊酒店食宿等實現了大發展。

中通快遞河南區負責人張要仁告訴記者,目前中通每天在鄭州保稅區接單超5萬,佔河南業務的30%。人手從過去的100余人增加到600余人。“‘買全球’也倒逼我們改革。”張要仁説,中通在保稅區設立綠色快遞通道,實現經途不落地,2至3天就能運到全國各地。

“有人説‘買全球’對製造業衝擊,我認為這樣想有些狹隘。”在徐平看來,“買全球”是用更符合市場規律的方法,打通國際國內優勝劣汰,倒逼産業轉型。

徐平的觀點得到不少專家的認同。“‘買全球’可以激發行業創新和反思,將關注點放在研究市場、提升産品價值上,而不是一味價格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説。

專家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説,“買全球”也為“賣全球”做鋪墊。一是助推市場健全,二是通過進口的優惠和平臺等來爭取出口合作,打通國際市場。

引領“買全球”“賣全球”還需攻克壁壘

跨境電商帶動了消費升級産業轉型,但要引領“買全球”“賣全球”,做好互聯網這個“+”號,還有幾步要走。

首要是在鼓勵基礎上做好規範。鼓勵意味著進一步簡政放權,讓活力釋放。以保稅區為例,“目前一些政策只適用境內企業,而跨境電商是全球化的,應放寬企業屬地限制。”徐平説。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放寬電子商務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放開外商投資電子商務業務外方持股比例限制等。

同時也需加強聯動,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鄭州海關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主任藍磊説建議將海關、稅務、國檢等多個部門接入,在流程中認可統一的數據,滿足跨境電商對於速度和時效的較高要求。

“規範”則要求經營環境公平、企業權責分明,政府監管到位。保稅區火了,但電商企業卻沒有賺得盆滿缽滿。這是因為與區內的透明監管相比,不少的海外代購遊走于灰色地帶,規避稅收,甚至假貨橫行,使得保稅區內跨境電商沒有價格優勢,劣幣驅逐良幣。

和一般貿易相比,跨境電商進口,特別是出口在稅收上優勢並不明顯。比如出口“不退反徵”政策,跨境電商小批量、多品種的採購模式難以提供所有商品的增值稅發票等都需要完善。

另外在權責分配和監管方面,也要界定和加強。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白明建議,加強法規標準和信用體系建設,儘快完善網上交易投訴和維權機制,實現交易數據透明可追溯,保護消費者權益。

最後,在“買全球”上做出嘗試的企業,是否同樣做好了“賣全球”的準備?如何讓産品得到國際市場認可,在監管完善前提下打通和縮短出關流程,對接國際物流等服務,都需要企業、行業乃至政府思考。加速推動“賣全球”,還有一段路要走。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