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環保壓力傳導還須過幾道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5 17:3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 朱基釵)今年是新環保法正式施行第一年,大氣污染防治法也將重新修改。依法治污、鐵腕治污,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如何把環保共識轉化為環保壓力,進而成為環保動力?近日,新華社記者在河北、天津等地調研時發現,環保壓力有效傳導還須再過幾道關口。 

“環保不僅是環保局長的事”

“經過近兩年的督查,應該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一級、市一級的環保壓力可以明顯感受到了,特別是河北的市長壓力很大。”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劉長根説,“公開約談是傳導環保壓力的有效方式。”

2015年以來,環保部已就環境監管問題先後約談滄州、臨沂、承德、駐馬店、保定5市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多名幹部被行政處分。

環保部的約談也帶動了省一級政府的約談。3月26日,河北省環保廳公開約談了滄州滄縣,邯鄲武安市,唐山開平區,石家莊辛集市、定州市等5個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

新環保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環保不僅是環保局長的事。”一些基層環保局長表示,目前環保壓力還沒有普遍傳遞到環保系統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門,有時一旦出現環境問題就一概對環保部門追責,失之公允。

劉長根指出:“大氣污染治理,不僅要靠縣長鄉長,也要靠各有關部門的聯動。要把壓力一級一級傳導下去,把各級各部門都調動起來。”

環保必須忍受“短期陣痛”

去年第一季度,為了治理污染,河北省邢臺市經濟甚至轉為負增長,全年GDP增速降為6%,沒有達到全省的平均水平。因企業關閉、限産,減少就業崗位近萬個,相關行業職工人均年收入減少4500元。

邢臺之痛,在河北並非孤例。長期以來,河北形成了以鋼鐵、水泥、電力、化工等為主的重化産業結構。這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是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當家産業”“吃飯産業”,也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

據統計,2014年,河北省化解過剩産能、治理大氣污染影響全年經濟增長約1.75個百分點,影響工業增速約3個百分點。在發展經濟和治理污染之間,地方政府正經歷著一場“轉型之痛”。

“越到地方,環保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越突出,越面臨各方利益的博弈,鐵腕治污越需要勇氣。”環保部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

專家表示,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靠“嚴格執法、嚴肅督查、嚴格考核、嚴厲追究”,另一方面政府要轉變“被動的應付思想”,在環保壓力倒逼下主動作為,大力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環保不能讓老實人吃虧”

2014年,邢臺市德龍鋼鐵公司共投入2.4億元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對同年純利潤僅3億元的德隆鋼鐵來説,可謂“花了血本”。“加上設備折舊、運營等費用,每噸鋼的成本增加了40元。”公司總經理闞永海説。

天津軍糧城發電有限公司去年也對兩台機組進行綜合環保改造,共投資2.7億元,年增加運營費用6000多萬元,平均一度電增加成本2.3分錢。

“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讓我們增加一些上網電量,並加強環保電價補貼力度,彌補因節能減排帶來的成本負擔,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公司總經理呂錫江説。

政府鐵腕治污,企業面臨成本增加、利潤縮小的生存難題。如何讓環保有效益、可持續?

“環保不能讓老實人吃虧。”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和環境資源工作委員會主任姬振海表示,“對有決心進行綠色改造的企業,政府要推出相關支持政策,讓企業不僅有外在壓力,還能有內生動力。”

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也指出,“企業環保成本增加的情況下,要實現公平競爭,必須要求全國環保政策標準統一,不同地區之間統一規則,執法力度要一樣大。”

多名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就怕政府的政策一陣子,搞不同標準、區別對待。”

環保隊伍要“兵強馬壯”

“基層環保執法部門任務繁重,執法隊伍能力較低、人員緊張,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石家莊井陘礦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馮紅亮説。

馮洪亮所在的環境監察大隊只有5個人,卻需承擔礦區內100多家企業的日常監管、排污申報、信訪調查、案件查處、環境應急等工作,還要執行各類專項行動,應付各級環保檢查。

“有時候等我們搭建平臺支架爬上煙囪時,煙氣排放就達標了。”石家莊市藁城區環保局副局長孟慶華也很無奈。“水污染容易取樣分析,大氣污染取證卻很難,晚上偷排偷放更難發覺,急需給基層配備高科技的快速檢測和取證設備。”

與工商、稅務、質檢等執法部門相比,目前環保執法能力保障明顯不足,執法地位相對較低。陳國鷹告訴記者,“一些地方不僅環保執法用車、人員編制上沒法保證。目前環保執法人員沒有全國統一著裝,影響了執法權威性。”

“環境保護是國策,但環保部門仍然是‘兵不強、馬不壯’。”石家莊市環保局長王華平建議,要加強對地方政府落實環保資金、能力建設投入方面的考核,儘快提升基層環保執法能力。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