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改革步伐不停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27 09:01 來源: 文匯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從28.78平方公里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從東海之濱延伸到浦江之畔--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25項主要任務和措施日前亮相,這個在國內率先試點的自貿區,如今站上了更高的起點、更廣的領域、更大的空間。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上海自貿區,要求這塊大試驗田播種制度創新的良種,“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重大改革要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披堅執銳、攻堅克難,加強整體謀劃、系統創新。”

    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裏,圍繞四個領域的制度創新,包括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以及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上海自貿區改革的步伐未曾停歇。

    勇當苗圃,以開放促改革

    不栽盆景,勇當苗圃,是上海自貿區義不容辭的使命。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説,“當好排頭兵,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引領,以上海自貿區建設為重點,堅持制度創新,做到可複製、可推廣,先行先試,攻堅突破。”

    瞄準國際通行規則,上海自貿區制定和完善負面清單,馬不停蹄地開展外商投資、境外投資管理和商事登記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創新,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就在前幾天,上海自貿區首個外商獨資服務實體項目落地取得實質性進展--德國阿特蒙集團與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三聯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定制租賃框架協議。外高橋醫保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租賃協議簽訂後,阿特蒙項目將進入全面啟動階段,包括硬體建設、醫療設備篩選和引進,以及人才招募等環節都將逐步陸續推進。”

    醫療服務是上海自貿區第一批擴大開放的服務業領域,在2014版“負面清單”中,又進一步取消了外商投資醫療機構最低投資總額和經營年限的限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的開放措施項目正加速落地,首批23項服務業開放措施已落地項目779個,第二批拓展至製造業的31項擴大開放措施已落地項目44個。

    對標高標準貿易和投資規則,制度創新正成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在上海自貿區內從事跨境生鮮業務的伊禾農産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佳對此深有感觸,“有了自貿區對跨境水果、生鮮分撥和展覽業務通關、商檢等方面的支持,企業在國際業務上的潛力被釋放了出來。”

    “短短一年半,我們不僅升級了傳統進口生鮮、水果一般貿易的業務模式,更開啟了進口水果跨境網購新業態--上海跨境通平臺實現了全國首單享受個人物品行郵稅的進口水果B2C跨境交易。”蔣佳説,通過尹禾國貿在洋山建造的低溫車間、監管冷庫、海關集中監管放行庫等設施,進口水果在自貿區內完成查驗、分揀包裝、報關放行等全部流程,以個人行郵物品的方式直接從自貿區迅速送往國內消費者手中。這種模式將在未來吸引大量國內大型生鮮電商與大型進口生鮮供應商在洋山完成交易,形成産業鏈的集聚效應。

    金融開放,配置全球資源

    “用世界的錢,辦自己的事兒”,這是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帶給企業實實在在的甜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收到了來自三家境外銀行總計25.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通過連續四筆境外融資,上港集團獲得了總計179.6億元人民幣的低利率資金,節約利息2億元以上。

    “按以往規定,內資企業是不允許進行境外人民幣借款的。”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張欣園表示,上港集團的境外貸款,緣起于央行關於上海自貿區擴大跨境人民幣使用細則的出爐。借助金融開放的平臺,這條境外融資“直通車”才能順利搭建而成。

    事實上,對於金融業來説,上海自貿區的擴區將使創新空間、客戶數量和質量獲得實質性的飛躍。通過流動性支持、産品研發、業務聯動,眼下各家金融機構紛紛加速創新力度,提升自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隨著央行宣佈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多家銀行積極行動起來,為多家區內及境外客戶提供外幣存貸款、結售匯等業務。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在首日就完成了其首單業務,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用於支持寶鋼航運等三家自貿區內企業的經營發展。

    “上海自貿區擴容後,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將進一步促動金融服務業開放,使金融創新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起來,為全國提供服務。”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將緊密圍繞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在分賬核算境外融資業務、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各項要素市場的清算及結算業務等目前新興業務發展上加大産品創新與服務力度。”

    更高起點,深耕更廣空間

    根據深化改革方案,上海自貿區的實施範圍將涵蓋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及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張江高科技片區。新納入的三大片區中,陸家嘴是國家金融貿易區,金橋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張江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表示,“我們將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陸家嘴、金橋、張江在金融貿易、先進製造、科技創新方面的良好基礎和優勢,充分發揮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與‘四個中心’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疊加效應,爭取能夠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正是借助於上海自貿區在藝術品通關、交易等方面的不斷探索,我們藝術品保稅展示的生意蒸蒸日上。”外高橋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環中告訴記者,“今後,陸家嘴、金橋、張江都是自貿區,一定會聯動起來發展。我們可能會把梵高、達利、米羅的藝術展放在陸家嘴舉行,倉儲和交易則仍放在外高橋,繼續利用保稅優勢,這樣一來等於把自貿區制度創新的優勢輻射至更多的地方。”而胡環中的心願就是把上海打造成新興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

    站在更高的起點、更廣的空間深耕自貿區。沈曉明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著力把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與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相結合,與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相結合,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相結合,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相結合,努力建成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區。”

    以國務院日前公佈《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為新起點,上海自貿區的建設進入了“2.0”時代。

    作為國內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以“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為目標,將在更為廣闊的制度創新“試驗田”裏,深度挖掘改革潛力,多維度拓寬改革領域,保持自身的改革先發優勢。

    關鍵詞:堅持制度創新 在完整行政區劃下“自主改”

    從深化改革方案來看,上海自貿區在繼續推動原有制度創新成果的基礎上,又新添了推動公平競爭、權益保護、科技創新體制改革,人才服務體系創新等試點事項,這些正是“自主改”的體現。

    事實上,上海自貿區與粵津閩自貿區最大的不同在於,擴區之後上海自貿區的幾大片區都在浦東新區這個完整的行政區域內,這就讓浦東在以開放促改革方面擁有了更大空間。另一方面,制度創新的設計、協調和執行融為一體,使得自貿區改革的協同性大大增加。

    “以上海自貿區建設推動浦東新區政府加大自身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在一個行政區內以開放促改革的體制機制,”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表示,通過出臺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用透明的程序保障權力的透明落地。

    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還將成為科技創新的制度高地,形成完整的創新體系。

    浦東新區副區長丁磊認為,目前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自貿區的張江片區,也是四大自貿區中唯一的高科技園區,這就給了其借自貿區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機遇。最新出臺的“2015年張江高科技園區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共有56項措施,其中19項涉及“雙自聯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上海自貿區),聚焦于把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在張江複製推廣、充分運用,打通貨物、資金等的“進出通道”。

    關鍵詞:服務國家戰略 聯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

    “進入‘2.0’時代的上海自貿區建設與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三者都是國家戰略,彼此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的關係。”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政策研究局局長張湧表示,“上海自貿區位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物理空間的交會點,隨著貿易便利化等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地,將在沿江沿海運輸、國際中轉航運、口岸貿易通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一帶一路”既涉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涉及投資貿易的重塑,而後者正是自貿區的核心內容。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認為,上海應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推動上海自貿區成為服務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平臺。此次深化方案提出,上海自貿區探索建設長三角區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亞太知識産權中心,助推長江經濟帶快速發展。

    “上海自貿區要保持領先優勢,就要大膽實踐,試驗技術含量高、戰略意義大的制度創新,為國家自貿區戰略謀子謀勢,發展成為國家自貿區戰略試驗區。”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在服務國家戰略上,上海自貿區可以通過制度創新構造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價值活動及相應的價值鏈網絡,推進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

    在他看來,一旦試驗成熟,長江經濟帶有望實行統一的貿易便利化監管制度,包括國際貿易及國內貿易單一窗口制度、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現代航運管理制度、第三方檢驗採信制度、多部門綜合管理服務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創新的有效複製,帶動服務貿易、現代物流、融資租賃、保稅展示、跨境電子商務、期貨保稅交割、集拼中轉分撥、國際船舶管理、港口航運服務等高端要素聚集和産業轉型發展,形成基於市場分工與協調的價值鏈網絡,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

    關鍵詞:金融改革“3.0版” 加大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上海自貿區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疊加,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這一國家戰略目標提供了重要基石。”張湧表示,上海自貿區是金融創新和開放的國家實驗室。

    在深化方案中,明確要求上海自貿區加大金融創新,加強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儘管只有簡單一句話,但含金量很高,體現出了加大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

    就在前幾天,上海自貿區的自由貿易賬戶啟動了外幣服務功能,“3.0版”金融改革的“新51條”也正在審批中,預計最快下月出臺。其中,自貿區合格個人的境外投資試點(QDII2)有望開閘,通過給予一個較大的無條件換匯額度,讓區內居民自由到境外進行移民投資、房地産投資、證券投資和實業投資。

    擴區後的上海自貿區在金融創新方面如何分工?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看來,不同區域的金融有著不同的功能定位,在張江片區,金融創新將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形成科技金融創新的示範區;金橋將主要加強對先進製造業的金融支持;在原28.78平方公里範圍內,金融創新將加強對離岸貿易的支持,為離岸業務提供一些創新機會;而陸家嘴則是自貿區金改的“主陣地”。(記者 唐瑋婕)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