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記者趙超)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從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專題彙報到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規劃綱要,經過一年多時間,京津冀協同發展即將完成頂層設計,實施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主要著力點也已清晰明確。 “實施如此重大的國家戰略,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會議確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説。 實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先要明確什麼是首都功能。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提出,要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四個中心”明確了北京的功能定位。而從實際情況看,北京承擔了太多功能定位之外的功能,已經到了非疏解不可的地步。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日前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們的必由之路。一個浮腫的巨人,必然是步履艱難,很難走遠的。北京要輕裝上陣,有些優質資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産生更大的效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路徑何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陳耀認為,實現以産業轉移為突破口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需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促進生産要素在更大範圍內自由流動。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葉裕民説:“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關鍵是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要控制和疏解與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不相符合的基礎産業,進而控制城市人口規模。” 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制人口規模是主要目標。會議強調,要嚴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結合調控北京市人口規模。 “控制城市人口規模,要審視城市基本功能,從基礎産業規模去控制,不能簡單地用行政手段控制流動人口,那樣的瘦身既有損於城市有機體的健康發展,也不可能取得預期效果。”葉裕民説。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另一個著力點是一體化。會議提出要推動實現“三個一體化”,即交通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 縱觀京津冀,交通路網佈局不合理,還未形成高效、經濟、可靠的運輸體系;人力資源、資本、信息、技術等各類要素市場各自為戰,要素合理流動依然受體制機制阻礙;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差異較大。 專家指出,實現“三個一體化”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緊密相關。“有了一體化,三地才能在發展條件上達到大體平衡,産業轉移就會具備更加便利的條件,人、財、物才能充分流動起來。”張佔斌説。 從長遠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大使命是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會議提出,要抓緊開展試點示範,打造若干先行先試平臺。 隨著這次會議的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已指日可待。“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次體制機制創新過程,要堅持問題導向,通過重大改革試點,為區域發展提供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