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不垮的“幸福溝”,生生不息“帳篷村” 新華社拉薩4月30日電(記者張京品、黃興、王守寶)4月30日上午9時許,陽光鋪撒在中尼邊境的吉隆溝裏,不遠處的雪山熠熠生輝。28歲的丹增掀開帳篷門簾,從水桶裏舀水洗臉,然後打開電動酥油茶機打好飄香的酥油茶。 像這樣,丹增已經在帳篷裏度過了5天的生活。 丹增是吉隆鎮上的一名村民。5天前,尼泊爾發生強震,距離尼泊爾邊界僅20多公里的吉隆鎮受到重創,丹增家的房子出現裂縫,當天晚上,她們一家7口住進了鎮附近的臨時集中安置點“帳篷村”裏。 記者看到,丹增的帳篷外面有一張新鐵皮圍起的小廚房,裏面擺放著煤氣罐、灶爐等廚房用具。帳篷裏,兩張床上整齊地擺放著藏式卡墊、棉被、印有藍精靈的兒童裝。 “地震第三天開始,我們就沒有去就餐點吃飯了,全部自己做。”丹增指著地上的糌粑説,地震後政府發放了50斤糌粑和礦泉水,一些受災群眾比他們家更困難,到就餐點吃飯的人很多,他們不想再添麻煩。 像丹增這樣住在226個帳篷組成的“帳篷村”裏的受災群眾還有1400多名。地震發生後,解放軍、公安邊防、政府等各方力量迅速行動,幫助轉移村民,搭建帳篷。 “帳篷村”裏住著一對在吉隆經商的尼泊爾夫婦,他們老家在距離吉隆口岸不足一百公里的魯夏鎮。女主人措尼卓瑪説,中國政府給他們發放了基本的物品,每天也能吃上三餐熱飯,享受和中國公民同等的待遇。 吉隆縣縣長胡紅告訴記者,“帳篷村”裏除了42名尼泊爾人,還有一群剛剛從尼泊爾過來入住的254名特殊“村民”——來自中國水電七局尼泊爾那蘇瓦卡裏項目部的中國工人。地震發生後,那蘇瓦卡裏項目部受到重創,2名工人死亡。中國出動直升機將其他工人全部接回國內,並安置在“帳篷村”。 “沒想到政府派直升機接我們回國,還安排得這麼妥當。”4月30日12時50分,記者看到這些工人排起長隊等待打飯,四川籍工人李海建説,他們10到12個工人住一間帳篷,解放軍戰士為帳篷里拉起電線,並根據需要發放了棉大衣。 4月29日趕到“帳篷村”的蔡紹寬,是那蘇瓦卡裏項目部承包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的負責人。他告訴新華社記者,5月1日,這批工人將乘坐大巴前往日喀則,並在5月2日乘民航包機返回老家。 工人們要回家了,熱索村的白瑪一家卻要在這裡迎接新生命的誕生。4月27日,已經懷孕近8個月的白瑪隨乘直升機,和被圍困在熱索村的村民一起,住進了“帳篷村”,“帳篷醫院”的醫生為她做了免費孕檢。白瑪的丈夫朱科來自四川巴中,3年前來到吉隆打工,認識了白瑪並成立家庭。 朱科翻出和白瑪的結婚照説:“再有2個月,我就要當爸爸了。我打算在帳篷外搭建個小廚房。我下廚,讓媳婦吃得更好。” 吉隆溝,藏語意為“幸福溝”,這裡不同於藏北的寒冷乾燥,樹木常青,鳥語花香。儘管地震震垮了人們的房子,但沒有震垮人們生活的希望。 “帳篷村”裏的帳篷顏色各異,有藍色的、綠色的,但相同的是每頂帳篷上面都飄揚著鮮艷的五星紅旗。 夕陽西下,“帳篷村”裏家家戶戶升起了炊煙。縱使山河震碎,希望永在前頭。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