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攜手紀念二戰勝利70週年意味著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6 07:3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崔文毅、楊依軍、朱佳妮、熊爭艷)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浩劫,已結束70年。

進入5月,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大幕徐徐拉開: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8日至10日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

70多年前,中俄分別是二戰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為二戰勝利付出慘重犧牲,作出巨大貢獻。

70年後的今天,中俄作為最大鄰國、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共同紀念二戰的勝利,將向世界釋放什麼信號?

“紀念戰爭是為了避免戰爭”

“70年前的勝利已有些久遠,但不該忘記,當年戰爭的轉捩點正是在中國戰場和蘇聯戰場發生,決定了二戰的走向。”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5日説:“7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思考,如何避免類似慘劇再次發生。”

在當天中國外交部舉行的第十二屆藍廳論壇上,傑尼索夫動情回憶:“70年前,中國人民在抗擊法西斯的戰爭中幫助過蘇聯,我們非常感激。一些在蘇聯的中國朋友,當時還只是孩子,卻在醫院裏救治傷員,支援前線,為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上個月,傑尼索夫代表普京總統,為一些年過八旬的中國老人佩戴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獎章,稱讚這些人“沒有在戰爭中退縮”。

“相信中俄人民在二戰中結下的深厚的戰鬥友誼,將會對現在新型的中俄關係産生巨大推動力,這個傳統將會延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張德廣説。

與會專家指出,紀念二戰勝利,不光是表明我們在正義戰爭中打敗對手,而且要探尋避免世界規模戰爭的有效途徑。要在反對邪惡中加強國際合作,包括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我們要避免以戰爭改造世界,要學會在和平條件下順應歷史變化,實現人類的繁榮與進步。”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説,紀念二戰勝利的意義也在於作為新興國家要更好學會運用現有體制和規則,特別是運用千百萬人在二戰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國際體製成果,推進改革,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

展望未來,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説,中俄“更加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共同開創人類和平、發展、合作的美好未來”。

“有良知的人團結起來,制止否定歷史和重啟戰端的企圖”

在中俄啟動一系列紀念活動之時,一些挑戰二戰定論的雜音在國際上時有出現。

“去年以來,這些雜音尤其明顯。在歐洲甚至出現了蘇聯軍隊攻克柏林是對德國的侵略這樣的荒唐言論。在亞洲,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一些當政者,拒絕承認、企圖掩蓋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于振起説。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王海運説,中東歐有些人否定蘇聯衛國戰爭對人類作出的歷史貢獻,這是歷史的不公。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當尊重歷史。不尊重歷史的人沒有未來。

一週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繼續無視各界要求其正視侵略歷史的呼聲,在訪美期間一概避談日本二戰罪責,淡化日軍暴行。在尤其受到關注的美國國會演講中,安倍仍然拒絕就侵略歷史和“慰安婦”問題道歉。

在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看來,安倍的演講是在用糖衣包裹(歷史認識),給人留下有意掩蓋歷史的印象,反而增加了外界的不信任感。

王海運説,日本確實有那麼一股勢力,否定二戰歷史,否定中國戰場對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對東亞和平發展的威脅,對戰後世界秩序的挑戰。

“現在有些人企圖以地緣政治角逐來取代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定論,也有人企圖重新以僵化的意識形態立場來激化國家間關係,還有人甚至不惜以千百萬人生命的代價來進行尋租、投機和戰爭冒險。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抵制這樣逆潮流而動的行徑。”馮紹雷説。

王海運呼籲有良知的人們團結起來,共同制止任何否定二戰歷史、重啟戰端的企圖。

中俄為新型國際關係樹立典範

中俄今年將在雙、多邊框架內共同舉辦一系列慶祝和紀念活動,特別是安排兩國領導人相互出席對方舉辦的相關活動,表明了中俄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我們兩國高層交往是推動雙邊關係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傑尼索夫説,習近平主席赴莫斯科出席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並訪俄,是俄最尊貴的客人。

在俄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出席紅場閱兵式、向無名烈士墓獻花、歡迎宴會等活動,並與普京總統共同描繪進一步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藍圖。預計兩國元首今年還將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峰會、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多個場合會面,保持密切交往勢頭。

傑尼索夫認為,俄中關係的鞏固和發展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支柱。“正因為有俄中這樣熱愛和平力量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避免世界大戰的再次發生。”

出席藍廳論壇的多位專家表示,中俄兩國樹立了大國之間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典範,對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程國平説,中俄是合作共贏的踐行者和推動者。他總結了兩國在國際關係中四個方面的共同主張,包括摒棄冷戰思維、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將合作共贏作為基本政策取向、尊重文化差異和文明多樣性等。

專家表示,大國關係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中俄關係作為新型大國關係的先行者,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

“如果大國之間都有正常的、友好的、互利共贏的關係,將是對二戰勝利70週年或者80週年最好的紀念。”張德廣説。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