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所需 民心所繫 發展所向——相關部委負責人解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7 16:2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 趙超)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出臺這一意見有何意義?意見的亮點在哪?如何促進意見的有效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相關部委負責人就意見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補齊“最短的短板”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介紹,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但總體上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表現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緊的約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短的短板。

    他認為,這正是意見出臺的意義所在。“意見通篇貫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確立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動要符合自然規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基調和導向,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願景。”張勇説。

    意見按照“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環等突出問題,在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綠色化”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抓手

    意見中,“綠色”一詞出現的頻率很高,成為貫穿文件全文的關鍵詞之一。“不應小看綠色化,這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何炳光説。

    據他介紹,我國傳統經濟發展伴隨著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代價比較大,形象地説是“黑色經濟”或“褐色經濟”。綠色化就是要“去黑存綠”,用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何炳光説,作為“五化協同”的一個重要方面,“綠色化”至少要在五個方面取得成效,即綠色佈局,構建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空間和産業佈局;綠色生産,實現經濟綠色化和綠色産業化;綠色生活,加快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綠色思想,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綠色共享,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

    爭取超額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節能減排目標能否如期完成?張勇介紹説,“十二五”前四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3.4%,完成了五年目標進度的82.5%。今年的目標是下降3.1%以上,一季度同比下降了5.6%,完成全年目標相對比較樂觀。

    但他同時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時候,一些地方在狠抓穩增長的情況下容易轉移節能工作注意力,煤炭、原油等能源價格大幅下跌也容易造成企業節能改造積極性有所降低。一些地方滿足已有成績,容易有“歇歇腳、喘口氣”的想法,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給節能減排帶來新挑戰。發展改革委和有關部門將堅持抓好工作不放鬆、力度不減弱,確保完成並爭取超額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

    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逾越

    意見指出,樹立底線思維,設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

    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莊國泰認為,生態保護紅線實現嚴格管控,五個環節十分重要。第一,保證落地,最好可以到鄉鎮。第二,制定負面清單,在紅線劃定區域裏嚴格管控,明確哪些活動不允許做。第三,明確責任,中央部委有責任,各級政府也都有相應的管理管控責任。第四,建立有效管控平臺,及時檢查。第五,嚴格責任,獎懲分明。

    “最終達到的效果是紅線劃定區域性質不改變,面積不減小,功能不下降。”莊國泰説。

    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推進綠色城鎮化

    意見明確,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從嚴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推動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説:“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對我們來説是新生事物,但是在世界上有先例,比如美國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就有多年實踐。”

    他認為,此舉能夠促進城市轉型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有利於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董祚繼介紹,去年7月國土資源部會同住建部挑選14個大城市進行了邊界劃定首期試驗,獲得的經驗是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堅持節約優先和保護優先,優化城市空間開發格局,做好和現行規劃的銜接。

    “下一步,爭取全國600多個城市都能夠把開發邊界劃定下來,嚴格管理起來。”董祚繼説。

    突出財政資金支持重點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投資是重要保障。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孫志説,今年財政部將進一步突出財政資金支持重點,加大對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農村環境“以獎促治”,把資金集中用於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治理。

    同時,繼續強化對自然保護、生態修復支持力度以及對新能源發展的引導,加快淘汰落後過剩産能。積極推進環境保護費改稅,進一步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徵範圍。不斷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穩步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