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 5月7日,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俄羅斯報》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在5月9日,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到來之際,我將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赴莫斯科出席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同俄羅斯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慶祝這個神聖的節日。 回顧歷史,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俄羅斯等歐亞地區及其他地區的許多國家和人民帶來人類歷史上空前災難和浩劫。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的人民聯合在一起,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民聯合在一起,結成廣泛的國際反法西斯和反軍國主義統一戰線,浴血奮戰,並肩戰鬥,終於打敗了野蠻侵略者,贏得了世界和平。 俄羅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主戰場。俄羅斯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為贏得衛國戰爭勝利,付出了犧牲2700萬人的慘重代價,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潘菲洛夫師二十八壯士、馬特洛索夫、卓婭等一大批英雄兒女,為捍衛祖國獨立和尊嚴,為捍衛世界和平和正義,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戰鬥詩篇。 2013年3月,我首次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向位於克裏姆林宮紅墻外的無名烈士墓敬獻了花圈。在那裏,一頂鋼盔,一面紅旗,一簇永不熄滅的火焰,象徵著頑強不屈的生命,象徵著永不向侵略者低頭的烈士精神。“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永世長存。”俄羅斯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起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的犧牲也同俄羅斯人民一樣是最慘重的。中國軍民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消滅並牽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以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民族犧牲,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同俄羅斯人民一樣,中國人民為抗戰勝利譜寫的歷史篇章也永遠銘刻在歷史上。 中國人民和俄羅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的戰鬥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凝成了戰鬥友誼。在衛國戰爭最艱苦的時刻,中華民族許多熱血兒女毅然投身到抗擊法西斯德軍的英勇行列中。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作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坦克連指導員,轉戰千里,直至攻克柏林。中國飛行員唐鐸作為蘇軍空中射擊團副團長,鷹擊長空,在同法西斯軍隊的空戰中屢建戰功。在莫斯科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人和革命先烈後代,年齡幼小,自告奮勇挖戰壕、製造“莫洛托夫”燃燒瓶、生産軍服、食品、伐木、挖土豆、在醫院照料傷病員,許多人還每月都為前線戰士獻出430毫升鮮血。中國女記者胡濟邦以柔弱之軀全程經歷衛國戰爭,冒著炮火報道了蘇聯人民的堅貞不屈、法西斯軍隊的殘暴、俄羅斯軍民勝利的喜悅,鼓舞了中俄兩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在為俄羅斯衛國戰爭作出貢獻的中國人中,還有許許多多無名英雄。 俄羅斯人民給予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寶貴的政治和道義支持,支援了大批物資、裝備。2000多名蘇聯飛行員參加了援華志願飛行隊,幫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有200多人犧牲在中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後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為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援。中國人民永遠懷念那些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事業而英勇捐軀的俄羅斯軍民。 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説過,“如果喪失對歷史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中俄兩國人民將以堅定的決心和努力,同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堅決反對否認、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圖謀和行徑。 中俄兩國今年將舉辦一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週年慶祝和紀念活動。聯合國和其他國際及地區組織也已經或還將舉辦一系列慶祝和紀念活動。我們舉辦這些慶祝和紀念活動的目的,是要展現共同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的決心,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告訴人們,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強權獨霸不是人類和平之策。贏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類發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恒主題。 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目標邁進,更應該努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合則強,孤則弱。”合作共贏應該成為各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我們應該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匯合點,樹立雙贏、多贏、共贏新理念,堅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中華民族和俄羅斯民族都是偉大的民族。當年,我們患難與共,用鮮血凝成了堅不可摧的戰鬥友誼。今天,中俄兩國人民更將攜手前進,同護和平,共促發展,繼續為鞏固世界持久和平和人類共同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